个人简介
宋作艳,北京大学中文系长聘副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997年至200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9年至2021年任职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词汇语义、句法语义。
专著
宋作艳,2015,《生成词库理论与汉语事件强迫现象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编著
宋作艳、黄居仁主编,2018,《生成词库理论与汉语研究》(论文集),商务印书馆。
教材
2017,《语言学引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二章、第六章)
2014,《大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七单元)
2017-2019,新京版中学语文教材及读本,北京出版社。(第八册副主编)
论文
宋作艳,从生成词库理论看汉语的特征,《语言教学与研究》2024年第6期。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25年第3期全文转载。
宋作艳,汉语N1VN2型复合词的构式解读,《中国语文》2023年第5期。
宋作艳,基于构式词法的领属复合词界定,《汉语学报》2023年第2期。
宋作艳,基于构式理论与物性结构的动名定中复合词研究——从动词视角到名词视角,《世界汉语教学》2022年第1期。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22年第5期全文转载。
宋作艳,构式词法的特点及其对汉语词法研究的启示——以菜名的命名模式为例,《语言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2期。
宋作艳,构式词法下的规则组合,载《理论照亮材料》,云南大学出版社,2021年。
宋作艳、孙傲,从物性结构看“处所+N”复合词的词义与释义,《中文信息学报》2020年第1期。
宋作艳,词语竞争与更替:从“残废”到“残疾”“残障”,《对外汉语研究》2019年第2期。
宋作艳,从百度指数看新词语的热度变化,《语言学论丛》第五十九辑,商务印书馆,2019年。
宋作艳,从词汇构式化看A1A2A3的词汇化与词法化,《世界汉语教学》2019年第2期。
宋作艳,现代汉语同义词的竞争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语言文字应用》2019年第1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19年第6期全文转载。入选《<语言文字应用>三十周年纪念文集》
宋作艳,名词转动词的语义基础——从动词视角到名词视角,《中国语文》2018年第3期。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9期全文转载。入选《汉语言学新视界2020》,学林出版社,2020。
宋作艳,压制现象研究:关键问题与最新趋势,《语言研究集刊》2018年第3期。
宋作艳,词语模的变化与社会变迁,《中国语言学报》2018年第18期。
关越、宋作艳,“X中的X”及相关构式比较研究,《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九)》,商务印书馆,2018。
宋作艳,从语言关联看生成词库的认知取向,《北京大学学报》2017年第2期。
赵青青、宋作艳,现代汉语隐喻式双音节名名复合词研究——基于生成词库理论,《中文信息学报》2017年第2期。
宋作艳,功用义对名词词义与构词的影响,《中国语文》2016年第1期。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16年第5期全文转载。
宋作艳,从构式强迫看新“各种”,《语言教学与研究》2016年第1期。
张念歆、宋作艳,汉语形名复合词的语义建构:基于生成词库与概念整合理论,《中文信息学报》2015年第6期。
宋作艳、赵青青、亢世勇,汉语复合名词语义信息标注词库:基于生成词库理论,《中文信息学报》2015年第3期。
Hu, Jinsha and Zuoyan Song. On the Lexicographical Definitions of Tool Nou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Qualia Struct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Knowledge and Language Processing 2015:6.3.
宋作艳,定中复合名词中的构式强迫,《世界汉语教学》2014年第4期。
宋作艳,汉英事件强迫之比较研究,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语言暨语言学》)2014年第2期。
宋作艳,也谈与“的”字结构有关的谓词隐含,《汉语学习》2014年第1期,20-28。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14年第8期全文转载。
宋作艳,逻辑转喻、事件强迫与名词动用,《语言科学》2013年第2期。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13年第7期全文转载。
Song, Zuoyan and Likun Qiu. 2013. Qulia relations in Chinese nominal compounds containing verbal element (NCCV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Knowledge and Language Processing , vol4, no.1.
Song, Zuoyan. 2012. Event Coercion of Mandarin Chinese Temporal Connective hou ‘after’, Proceedings of 26th Pacific Asia Conference on Language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 Published by Faculty of Computer Science, Universitas Indonesia.
宋作艳,当“矮穷挫”遇上“高富帅”,《语文建设》2012年第7期。
宋作艳,轻动词、事件与汉语中的宾语强迫,《中国语文》2011年第3期。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11年第9期全文转载。
宋作艳,逻辑转喻的半能产性与多种解释,《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3期。
宋作艳,生成词库理论的最新发展,《语言学论丛》第44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
宋作艳,类词缀与事件强迫,《世界汉语教学》2010年第4期。
Song, Zuoyan and Hongyin Tao.2009. A unified account of causal clause sequences in Mandarin Chinese and its implications. Studies in Language V.33.1.
宋作艳、陶红印,汉英因果复句顺序的话语分析与比较研究,《汉语学报》2008年第4期。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09年第4期全文转载。2018年荣获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首届“英华学术奖”三等奖。
宋作艳,字本位理论研究综述,载杨自俭主编《字本位理论与应用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
宋作艳,字族化与汉语未登录词的自动提取,《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07年第7期全文转载。
宋作艳等,语言学理论研究综述,《中国语言学年鉴1999-2003》,中国社会科学院,2006。
宋作艳,字化与现代汉语词汇的生成途径,《语言学论丛》2006年第32辑。
宋作艳,控制“一”变调的相关因素分析,《汉语学习》2005年第1期。
宋作艳,字化和汉语限定关系字组的编码机制,《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第4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4年第6期全文转载。
宋作艳,述宾式二字组的分类研究,载温儒敏主编《中文学科论文写作训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吴云芳、穗志芳、邱立坤、宋作艳、胡俊锋,《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部件描述》,《语言文字应用》2003年第4期。
陈保亚、宋作艳等,网络文本中的词汇自动识别,《科学中国人》2003年第11期。
宋作艳等,中国语言学,《北京市社会科学年鉴》(2003-2016),北京出版社。
译文与书评
宋作艳,2011,汉语抽象动词存现句的历史发展及其主观化过程(译文),收入吴福祥主编《汉语主观性与主观化研究》,商务印书馆。原文Tao Hongyin(陶红印). Subjectifi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Verb Existential/Presentative Constructions,载于《语言暨语言学》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2007年8.2期。
Song,Zuoyan. Fang Mei [方梅](2018)《浮现语法:基于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研究》. [Emergent grammar: Studies based on spoken and written Chinese] . Chinese Language and Discourse , 2020, 11(1):150-155.
Song, Zuoyan. 2014. Dictionary of Hong Kong Community Words, Chinese Language and Discourse 5.2. (田小琳教授《香港社区词研究》,商务印书馆,2009年)
宋作艳,现代汉语词法研究的新视角,《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第309期。(王洪君教授《基于单字的现代汉语词法研究》,商务印书馆,2011年)
课题
2019,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基于构式形态学的汉语词法研究”
2010,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汉语句法语义接口研究”
2015,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汉语名词语义-语法双向互动关系研究”
2015,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汉语新词语的存现与隐退研究”
课程
语言学概论(本科)
认知语言学入门(本科)
语言学研究方法论(研究生)
当代语言学(研究生)
汉语语言学理论问题(研究生)
获奖
2023,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
2023,北京市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
2020,专著《生成词库理论与汉语事件强迫现象研究》荣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青年成果奖
2018,论文《汉英因果复句顺序的话语分析与比较研究》荣获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首届“英华学术奖”三等奖
2016,专著《生成词库理论与汉语事件强迫现象研究》荣获第十八届中国社会科学院吕叔湘语言学奖一等奖
2013,入选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