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三十辑
目录、摘要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三十辑
目录

内容提要
古本《老子》校证
连劭名
提要:楚简本《老子》(后称“楚简《老子》”)分三组,各自编联成册。内容部分重合,而文字有差异,表明当时流传多种抄本;抄写时间约当战国中期,接近《老子》的成书年代,因此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老子》(后称“汉简《老子》”)分上、下经,上经即《德经》三三章,下经即《道经》四四章,内容顺序与传世本同。抄写时代约当西汉中期,晚于马王堆帛书,内容与传世本多差异,为研究老子学说提供了新线索。敦煌写本《老子想尔注》仅存《道经上》三七章,经文与注连书,字体一致,不别章次,保留东汉晚期的注书形式。此书早已亡佚,“想尔”之义旧无确解,“尔”读“迩”,“想尔”即《中庸》中的“思诚”之道。
关键词:哲学 思想 老子 想尔
裴注“《史记》述《尚书》诸篇”体例考述:以《史记集解》引《禹贡》旧注为例
朱瑞泽
提要:裴骃为《史记》述《尚书》的篇目作注时,受到刘宋江南地区“《书》孔氏”盛行的学术空气的影响,依据孔传为主,其出于“豫是有益,悉皆抄内”的史注体例要求引及马郑的部分注文,目的主要在于补充孔传未足之处,与当处孔传往往不存在实质性的异文、异说、异读。马、郑、王本《尚书》与孔传本经文异同颇多,若《史记》本文与孔传本有实质差异,裴注倾向于引用符合《史记》文本用字的《尚书》旧注。引用旧注时,注重一个文本意义单元内部的一贯性,力避“一句之中,杂糅‘今’‘古’”的情形。不过也仍有小部分不与孔传形成实质性异文、异读的马、郑注,出于文义考量,被裴氏援引。厘清裴氏所采《书注》与《史记》对应部分文本的关系,有助于探索《史记》述《尚书》的今古文问题,追索裴氏所见《史记》文本样态。
关键词:尚书 史记集解 裴注体例 今古文
新出唐杜审权李琛夫妇墓志再考
张 晓
提要:将唐懿宗时宰相杜审权李琛夫妇墓志,与其他京兆杜氏墓志相互印证,可以纠正史籍所载京兆杜氏家族谱系的阙漏之处。此外,杜审权作为平定庞勋之乱的功臣,其墓志还提供了有关庞勋之乱的若干历史细节。杜审权亲撰亡妻《李琛墓志》,在志文的书写中突破了传统亡妻墓志的书写格套,表现出独特的行文风格。
关键词:杜审权墓志 李琛墓志 庞勋之乱 墓志书写
法治与仁政的结合:唐代覆囚使制度的设计及实践考察
李刻羽
提要:唐代出现的“覆囚使”是由刑部等中央司法部门定期派出到地方审理、复核重罪审判的使职,唐中央司法机关通过覆囚使得以控制地方司法权限,进行司法监督。但是在前人的研究中却多将“覆囚”混为另一制度即“虑囚(録囚)”的一种类型。二者从制度设计上目的截然不同,只是在实施中有混淆。覆囚使集中出现在开天时期,后随使职的发展和藩镇割据不再见于史籍,地方势力坐大使中央司法行政权和检察权难以落实,覆囚使逐渐消失。将覆囚和虑囚相区分有助于理解唐人治理地方注重管理、限制地方司法,及治理中法治与仁政并用的情况。
关键词:覆囚 虑囚(録囚) 天圣令 司法复核 司法监督 地方司法
应县木塔《妙法莲华经》所附音义研究
徐有声
提要:本文系统地整理了应县木塔《妙法莲华经》所附的118条音义,一方面通过音义条目与经文原文的细致比较,从次第、形体两个角度论证这些音义创作所依据的底本并不是共同问世的八卷本《法华经》,因此它们并不能作为判断契丹藏随函音义特点的材料。另一方面,从这些音义的本体出发,考察音义中的特殊音注,将它们流露出作者云影合流、元仙先分类合并、浊上归去等语音特点与其他佛经音义材料体现出的语音特点进行比较,发现它们与《可洪音义》最为契合,从而推测音义的作者可能是唐末五代关中一带的僧人。
关键词:应县木塔 契丹藏 八卷本《妙法莲华经》 随函音义
元代明经书院文会考——兼及《历代赋汇》所收《燕山八景赋》的文献来源
张相逢
提要:延佑七年(1320)五月,明经书院举办文会,司盟是胡澄,司纠是胡炳文,聘请陈栎担任司评。出题仿照科举之式,共收到五百一十份答卷,最终公布的获奖名单,显示出胡炳文、陈栎师友圈子的重要影响。中选者的作品被结集流传,明胡浚等编《明经书院録》曾采用其中内容。清康熙间,江浙一带出现将明经书院文会和小桃源诗盟中选作品合编的《明经书院文会録》,除顾嗣立《元诗选癸集》加以利用外,陈元龙《历代赋汇》也采録四篇《燕山八景赋》。
关键词:明经书院文会 考评 考试録 燕山八景赋
《春秋左传诂》成名史——兼论学术史“建构”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吕东超
提要:作为《左传》学名作,《春秋左传诂》在校勘方面大量抄袭陈树华的成果,在辑佚方面又以王应麟、余萧客、严蔚三家辑本为依傍,其地位与名声绝不相副。本文揭示出《左传诂》的学术声誉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出版时间与流传情况、时代思潮、出版业、书目指南、洪氏的社会地位与自我表述、学者们的不断称誉等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此外,本文重新探讨了《左传诂》的不足、成就与地位,并总结出四个批评清代考据著作的新维度,以供学界参考。
关键词:洪亮吉 春秋左传诂 清代学术史
唐兰致王国维集外佚札三通考释
尹伟杰
提要:唐兰与王国维1922年至1925年的往来尺牍,记载了两人学术交流过程中的诸多细节,其中三通唐兰尺牍尚未收录于《唐兰全集》佚札。在这三通佚札中,唐兰纠正了王国维在《不
敦盖考》中以
为敦等一系列错误,与王国维讨论唐写本《切韵》《唐韵》的性质和价值,并对《生霸死霸考》的“月相四分说”提出批评。王国维之后分别写信做出回应。考释这三通佚札,不仅可以回顾一段民国学术史上重要的交往,更能够反映唐兰早年的研究过程和学术特点。
关键词:唐兰 王国维 不
簋 生霸死霸考
内容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三十辑
审核:杜以恒
校对:蔡千千
编辑:孙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