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4日至10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千名代表委员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其中,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张颐武围绕新大众文艺创造、文化产业版权保护等方面提出提案,为推动新时代文化事业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强国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张颐武
新大众文艺创造的新可能
与走向世界的新动能
在数字与人文深度融合的当下,新大众文艺已不断破界并深刻嵌入社会生活。新大众文艺之“新”既体现在与网络、新媒介、新技术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发展紧密相连,也表现为欣赏受众多为年轻新一代。张颐武认为,中国文艺发展未来的诸多新趋势、新可能性,都在新大众文艺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关于新大众文艺的意义,张颐武谈到三点:一是其广泛传播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艺的发展样态、路径以及整体面貌;二是新大众文艺就是大量挖掘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资源,并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三是设计文化、手办以及武术文化创意产业等,都是将传统元素创新转化为受年轻人喜爱、在全球流行的元素。
在新大众文艺应通过作品引导大众树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方面,张颐武指出,应在价值观传递上能从更多角度挖掘传统,展现传统文化中深邃的中华文化价值内核;增量提质,持续发力;从新平台、新渠道、新工具、新媒介等多方面不断创新,形成全新认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厚植中华文化底蕴与情怀,同时具备世界眼光与全球视野。
发挥短视频和直播优势
激发实体商业活力
张颐武通过调研发现,近年来部分中小实体商家因营销创新不足等问题导致盈利能力减弱、经营困难,而同时,又有不少中小商家以直播和短视频平台上为营销新阵地,将“传播流量”化作“经济增量”。
张颐武指出,直播和短视频在使商家“出圈”的同时,也暴露出因对不良商家缺乏监督而产生的诸多弊病。对此,张颐武建议:一是完善商家监督制度,平台对商家的虚假宣传、刷好评等行为要从严处理;二是优化消费环境,主管部门应加强与平台、行业协会联动,建立消费者维权渠道,建立商家“黑名单”制度;三是提供优惠政策和措施,对于积极尝试直播并获得成效的商家群体,主管部门要因地制宜给予税收优惠、资金补贴、贷款贴息、租金减免等优惠政策;四是相关各方应携手积极参与地方特色品牌的打造。
加大力度保护文化产业版权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关于文化产业领域的侵权事件时有发生,盗版手段不断升级,盗版问题愈演愈烈,严重损害了创作者合法权益,也制约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在版权保护方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对于一些严重的侵权行为,现有的法律手段可能无法形成足够的威慑力。
张颐武强调,版权保护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如何更好推动版权保护行动,张颐武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加快版权保护立法入刑的进程,完善侵权认定标准与刑事追责程序,建立快速响应执法机制,为文化产业有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二是加强全民反盗版宣传,这是凝聚社会共识、压缩盗版生存空间的关键性举措,当全社会形成“使用正版即维护创新”的普遍认知,盗版也就失去了生存土壤。三是要推动形成反盗版综合治理机制,全链条“快准狠”打击盗版。综合治理体系短期内可有效整治当前的盗版乱象,长远看又能发挥监管机构的监督管理和司法机关的救济作用。四是要重点打击高流量、广传播的典型违规主体,形成“查处一案、震慑一片”的治理效应。同时,督促长、短平台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做到“谁的平台谁负责”,要求平台主动进行版权保护治理,采取有效措施主动防控盗版内容的出现,并严厉处理侵权账号。
界定AI创作与人类创作边界
保护原创者权益
在AI技术渗透内容创作的当下,AI生成剧本的争议持续发酵。张颐武强调,技术浪潮不可逆,但核心竞争力仍在人。AI应作为人类创作的辅助工具,而非替代者,唯有坚守人文内核的独特性,才能守护创作灵魂。
对于AI对内容质量的双刃剑效应,张颐武认为,AI在辅助创作、降低翻译成本等方面有积极作用。比如帮助打磨剧情、提供创意灵感,在内容出海方面,可以降低翻译成本,打破语言障碍。但它目前还难以完全超越人类创意水平,生成真正让人惊艳的作品。而且,过度依赖AI可能会导致创作陷入套路化,甚至出现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
对于AI生成内容的版权问题,张颐武表示,AI的版权问题还处于模糊地带,亟需通过法律完善和行业自律来明确这些边界,确保原创者能够从中受益。同时,制作方和从业人员也有责任在使用AI时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对于人类创作与AI生成的关系,张颐武预言,未来AI与人类将形成“人机共生”的创作生态——量产内容与手工创作各展所长,而后者因稀缺性与情感共鸣,终将在市场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
来源:新华社、公众号“中国艺术报”、公众号“北京参事室文史馆”、中国经营报、南方都市报、国际商报
编辑:阚萧阳、颜诗桐
排版:吴纪阳
图片由张颐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