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华(2023):《中国之“意识流”——废名的小说文体与象征诗学》,《九叶读诗会》第8号,2023年3月,第136-171页。
张丽华(2022):《未完成的“新文化”——重释鲁迅小说〈高老夫子〉》,《文艺研究》2022年第10期,第78-91页。(《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2期转载。)
张丽华(2022):《从陈季同〈黄衫客传奇〉入史反思文学史的民族国家框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年第1期,第60-64页。(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22年第5期全文转载。)
张丽华(2021):《如何安顿自己的“过去”——〈在酒楼上〉的空间诗学与记忆书写》,《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年第7期,第151-176页。(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21年第11期全文转载。)
张丽华(2021):《被翻译的“内心独白”——鲁迅、曼殊斐儿与〈幸福的家庭〉的文体协商》,《现代中文学刊》2021年第4期,第38-46页。
张丽华(2021):《当代散文的域外书写与欧文文脉》,《文艺争鸣》2021年第7期,第130-132页。
张丽华(2020):《学者与他的时代:作为“媒介”的学术史》,《探索与争鸣》2020年第12期,第104-106页。
张丽华(2019):《文学革命与〈域外小说集〉的经典化》,《文艺争鸣》2019年第5期,第60-75页。
張麗華(2019):魯迅、マンスフィールトと文学的モタニスム ―「幸福な家庭」を例に ―(鲁迅、曼斯菲尔德与文学现代主义——以《幸福的家庭》为例),田中雄大译,神户市外国语大学《外国学研究》第93期,2019年,第71-94页。
张丽华(2018):《五四:一个尚未闭合的文本》,《文艺争鸣》2018年第9期,第58-60页。
张丽华(2018):《为什么还要谈论文学史?》,《读书》2018年第3期,第93-100页。
张丽华(2018):《通向文化史的现代文本文献学——以鲁迅〈随感录〉〈新青年〉刊本与〈热风〉本的校读为例》,《文学评论》2018年第1期,第123-133页。(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8年第4期全文转载;另收金宏宇、彭林祥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名著文本演变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
张丽华(2017):《从“传奇文”溯源看鲁迅、陈寅恪的“小说”观念》,香港《岭南学报》复刊第八辑(2017),第159-182页。
张丽华(2017):《废名小说的文章之美——以〈桥〉为例》,《汉语言文学研究》2017年第4期,第48-58页。
张丽华(2016):《唐传奇的文体与社会》,《读书》2016年第9期,第128-135页。
张丽华(2016):《“误译”与创造——鲁迅〈药〉中“红白的花”与“乌鸦”的由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年第1期,第64-78页。
张丽华(2015):《鲁迅生命观中的“进化论”——从〈新青年〉“随感录六六”谈起》,《汉语言文学研究》2015年第3期,第27-32页。
张丽华(2015):《“原来死住在生的隔壁”——从夏目漱石〈虞美人草〉的角度阅读鲁迅小说〈明天〉》,《文学评论》2015年第1期,第76-87页。
张丽华(2014):《王瑶与“清华学风”——兼及〈中古文学史论〉的方法与意义》,《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第137-148页。
张丽华(2013):《“演义”传统与清末民初短篇小说翻译:以吴梼、刘半农、周瘦鹃为例》,《中国文学学报》第四期,2013年12月,第85-107页。
张丽华(2012):《文类的越境旅行:以鲁迅〈狂人日记〉与安特来夫〈心〉的对读为中心》,《中国学术》总第三十一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9月,第150-180页。
张丽华(2011):《无声的“口语”——从〈古诗今译〉透视周作人的白话文理想》,《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第1期,第148-164页。(另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编《翻译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讨会论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2月,第156-177页。)
张丽华(2010):《从“故事”到“小说”——作为文类寓言的〈怀旧〉》,《鲁迅研究月刊》2010年第9期,第4-15页。(另收温儒敏、陈平原主编《王瑶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北京:三联书店,2014年5月,第741-760页。)
张丽华(2010):《文学革命与文类变迁》,《中国现代文学论丛》第4卷第2期,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第148-164页。
张丽华(2009):《晚清小说译介中的文类选择——兼论周氏兄弟的早期译作》,《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年第2期,第30-43页。
张丽华(2009):《〈时报〉与清末“评”体短篇小说》,《文学评论》2009年第1期,第181-190页。
张丽华(2008):《梁启超与〈中国之武士道〉》,《云梦学刊》2008年第5期,第36-42页。
张丽华(2008):《我所认识的“海外汉学”》,《云梦学刊》2008年第3期,第13-16页。
张丽华(2008):《读者群体与〈时报〉中“新体短篇小说”的兴起》,《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第24-31页。
张丽华(2008):《通向“观念史”的新途径:读〈近代中国的百科辞书〉(陈平原、米列娜主编)》,《现代中国》第9辑,2008年1月,第232-237页。
张丽华(2007):《在历史“原生态”与学科焦虑之间:评〈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现代轨辙〉(陈泳超著)》,《现代中国》第8辑,2007年1月,第273-277页。
张丽华(2006):《从“君子安雅”到“越人安越”:周作人的风物追忆与民俗关怀(1930-1945)》,《鲁迅研究月刊》2006年第3期,第66-77页。
张丽华(2004):《废名小说的“文字禅”: 〈桥〉与〈莫须有先生传〉语言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丛刊》2004年第3期,第221-240页。(另收夏晓虹、王风等著《文学语言与文章体式——从晚清到“五四”》,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304-324页。)
张丽华(2004):《〈世纪末的维也纳〉(卡尔·休斯克著)》,《现代中国》第5辑,2004年10月,第236-240页。
张丽华(2003):《1874-1877年〈申报〉里的“吴淞铁路事件”》,《东方文化》2003年第5期,第60-69页。(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04年第1期全文转载。)
张丽华(2002):《在历史叙述中发现历史:读〈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二编〉(陈平原主编)》,《现代中国》第3辑,2002年10月,第268-2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