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范晓蕾,女,1983年12月生于中国河北邢台市。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长聘副教授、博雅青年学者、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领域为现代汉语语法(汉语语言文字学),材料兼涉普通话与南北方言。曾获全国汉语方言学会“青年学者论文比赛”第一名(2013)、中国语言学学会“罗常培语言学奖”(2018)、中国社会科学院“吕叔湘语言学奖”(2020)、纪念李方桂先生中国语言学研究学会“李方桂语言学论著奖”(2022)、中国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成果奖”(2024),入选中国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21)。
联系方式
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中文系,邮政编码100871
电邮地址:fanxiaolei2013@163.com
学历及工作
2002~2006,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语言文学),文学学士(B.A)。
2006~2009,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语言文字学),文学硕士(M.A)。
2009~2011,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语言学),哲学硕士(M.Phil)。
2011~2014,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语言学),哲学博士(Ph.D)。
2015~2021,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助理教授(副高)。
2021~今,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长聘副教授(正高)。
专著
1.FAN Xiaolei, The Particle -ZHE in Northwestern Chinese Dialects: A Typology Study. Switzerland: Springer. forthcoming.
2.范晓蕾,《汉语情态词的语义地图研究(增订本)》(45万字)。商务印书馆(北京),2024年。[获商务印书馆“语言学出版基金”荣誉资助]
3.范晓蕾,《普通话“了1”“了2”的语法异质性》(42万字)。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21年。[获“李方桂语言学论著奖”特优奖]
4.范晓蕾,《汉语情态词的语义地图研究》(30万字)。商务印书馆(北京),2020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成果奖”]
期刊论文(“*”表示合作论文的通讯作者)
1.范晓蕾,香港粤语“有VP”的情态意义。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录用即刊。
2.范晓蕾,浅谈“了”的语义分析法。《汉语学习》录用即刊。
3.范晓蕾,补论程度义“有点儿”的句法性质。《语文研究》录用即刊。
4.范晓蕾,西北汉语助词“着”的比较研究:接触性演变的一种新模式。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27.3,2025年。
5.范晓蕾,恒常能力语义图。吴福祥等著《语言类型学视角的汉语语义演变研究》,81-127页,安徽教育出版社,2024年。
6.范晓蕾,再论词尾“了1”的动相补语用法。《世界汉语教学》第3期,2024年。
7.范晓蕾,再看早期粤语文献中给予动词“畀”的演变。《方言》第2期,2024年。[曾获全国中文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奖]
8.范晓蕾,句末助词“的”的功能分类与语义演变。《汉语学报》第2期,1—15页,2024年。
9.范晓蕾,谈分析“了”的方法理念。《当代语言学》第1期,116—138页,2024年。
10.范晓蕾,香港粤语“有VP”的时体意义——兼论普通话的“没”。《中国语文通讯》第1期,1—30页,2024年。
11.贺文翰 & 范晓蕾*,湘语邵阳话时体词“噶”“哩”的差异与混同。《中国语文通讯》第2期,171—191页,2022年。
12.范晓蕾* & 陈健荣,香港粤语“咗”的语法特点—与北京话“了1”的比较。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23 (3): 371-410,2022年。
13.向思琦 & 范晓蕾*,万州话的句末助词“的”。《语言研究集刊》第二十九辑,177—195页,2022年。
14.范晓蕾,“会”和“能”的能力义辨析。《语言教学与研究》第5期,90—101页,2021年。
15.范晓蕾,论“了2”的时体助词与动相补语之分。《语言科学》第1期,65—70页,2021年。
16.范晓蕾,简评“了1”的语义研究。《华文教学与研究》第4期,88—97页,2020年。
17.范晓蕾,浅析单双“了”句的语义对立——兼谈“了2”时体功能的划分。《语言研究集刊》第二十六辑,239—262页,2020年。
18.范晓蕾,宾语和动词对“了1”的制约效果。《语言学论丛》第六十一辑,223—280页,2020年。
19.范晓蕾,谓语的整体属性对“了1”分布的制约效果。《世界汉语教学》第2期,185-200页,2020年。
20.范晓蕾,“差一点”的语义特征及其句法后果——兼谈否定、反预期、时体的关联。《当代语言学》第2期,206-236页,2019年。[获“吕叔湘语言学奖”二等奖]
21.范晓蕾,再说“差一点”。《中国语文》第2期,207-222页,2018年。
22.范晓蕾,“有点儿”的句法性质和语义功能。《语言教学与研究》第2期,81-90页,2018年。
23.范晓蕾,邢台话“了1”的两个变体。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19 (3): 410-438,2018年。
24.范晓蕾,语义地图的解析度及表征方式——以“能力义为核心的语义地图”为例。《世界汉语教学》第2期,194–214页,2017年。
25.范晓蕾,基于汉语方言的惯常范畴研究。《当代语言学》第4期,561-590页,2017年。[获“吕叔湘语言学奖”二等奖]
26.范晓蕾,助动词“会”情态语义演变之共时构拟。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17 (2): 195-233, 2016年。[曾获全国汉语方言学会“首届青年学者论文比赛”第一名,后获“罗常培语言学奖”二等奖]
27.范晓蕾,汉语方言能性情态语义地图之补论。载于李小凡主编《汉语多功能语法形式的语义地图研究》,商务印书馆(北京),482-499页,2015年。
28.范晓蕾,以“许可—认识可能”之缺失论语义地图的形式和功能之细分——兼论情态类型系统之新界定。《世界汉语教学》第1期,18-36页,2014年。[获学术期刊《世界汉语教学》“高被引论文奖励”]
29.范晓蕾,从沙河话的“圪”类词看汉语一种形态成分的形成。《语言科学》第2期,157-172页,2012年。
30.范晓蕾,语义演变的共时拟测与语义地图——基于“能性情态语义地图”的讨论。《语言学论丛》第四十六辑,45-70页,2012年。
31.范晓蕾,基于汉语方言的认识情态语义地图。《语法研究和探索(十六)》,商务印书馆,46-72页,2012年。
32.范晓蕾,以汉语方言为本的能性情态语义地图。《语言学论丛》第四十三辑,55-100页,2011年。
受邀报告
1.范晓蕾,再论句末助词“了2”的语篇特征。汉语研究的材料与方法——第二届汉语语言学前沿问题国际论坛,香港教育大学,2021年5月28—29日。
2.范晓蕾,从“差一点”谈旧问题的新分析——现象观察和逻辑论证。清华大学,2020年11月2日。
3.范晓蕾,再论东南方言的助动词“有”。第七届现代汉语句法语义前沿研讨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9年11月9日。
4.范晓蕾,语义地图模型的基础和方法。第九届汉语语言文字学高级研讨班“语义地图与古汉语虚词研究”工作坊,北京语言大学,2019年7月27日。
5.范晓蕾,论特殊的“了2”。理论与实验语言学工作坊,清华大学,2019年6月29日。
6.范晓蕾,汉语方言“时体态”范畴的类型学研究。第十四届全国语言学暑期高级讲习班,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主办、云南大学文学院承办,2018年8月1日。
7.范晓蕾,河北方言“了1”的调查研究。“河北方言语法调查”暑期班,河北师范大学,2017年8月2日。
8.范晓蕾,再说“差一点”。第五届《中国语文》青年学者论坛,浙江大学,2017年4月8-9日。
9.范晓蕾,基于汉语方言的惯常范畴研究。第四届《世界汉语教学》青年学者论坛,北京语言大学,2016年9月24日。
10.范晓蕾,邢台话的句末助词“来”——汉语时制系统的考察。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暨中文系教师研讨会,2016年3月24日。
11.范晓蕾,语法的细节——以北方官话“了1”的研究为例。北京大学语言学沙龙,北京大学人文学苑,2016年11月8日。
12.范晓蕾,略说情态词“会”。当代语言科学创新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暨《语言科学》创刊十周年庆典,江苏师范大学,2012年11月。
13.范晓蕾,浅谈汉语的“没V了O”结构。“语言的描写与解释”学术研讨会,复旦大学,2012年12月。
14.范晓蕾,汉语方言“惯常义”的表达形式及其相关问题。“汉语多功能语法形式的语义地图研究”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2012年4月。
科研项目
1.负责人,国家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项目“北方民族语的接触与汉语的语法特征”,2021年起,在研。
2.负责人,北京市社科基金青年学术带头人项目“现代汉语的预期范畴”(编号21DTR036),2021年起,在研。
3.负责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汉语情态词的语义地图研究”(编号19FYYB033),2019~2021年,提前结项(合格)。
4.负责人,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语义地图及语言接触视角下的汉语时体态研究”(编号16YYC026),2016~2020年,提前结项(优秀)。
科研学术奖项
1.2024年,中国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成果奖”。
2.2022年,纪念李方桂先生中国语言学研究学会“李方桂语言学论著奖”特优奖。
3.2021年,入选国家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4.202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吕叔湘语言学奖”二等奖。
5.2020年,北京大学“李小凡方言学奖”。
6.2019年,北京大学“人文杰出青年学者奖”。
7.2018年,中国语言学学会“罗常培语言学奖”二等奖。
8.2018年,商务印书馆“语言学出版基金”。
9.2018年,学术期刊《世界汉语教学》“高被引论文奖励”。
10.2018年,入围第二届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语言学》“青年语言学家”奖,论文获《当代语言学》推荐发表,本届奖项空缺。
11.2017年,北京大学“李小凡方言学奖”。
12.2014年,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最佳研究奖 (Best Research Awards)”冠军。
13.2013年,全国汉语方言学会“首届青年学者论文比赛”第一名(唯一获奖者)。
14.2013年,第二届全国中文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奖 。
师德教学奖项
1.2021年,北京大学“兴证全球基金奖教金”。
2.2020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恒兴奖教金”。
3.2019年,北京大学“第十九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三等奖。
4.2017年,北京大学“优秀班主任”。
开设课程
1.大学国文,本科核心性通识课程。
2.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本科汉语专业课程。
3.汉语方言调查,本科汉语专业课程。
4.实用汉语虚词(留学生),本科汉语专业课程。
5.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研究生专业课程。
6.语言学前沿讲座,研究生专业课程。
社会服务
担任十余家学术期刊的匿名审稿人,期刊列举如下。
1.《当代语言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CSSCI)
2.《汉语史学报》(浙江大学主办,CSSCI)
3.《汉语学报》(华中师范大学主办,CSSCI)
4.《华文教学与研究》(暨南大学主办,CSSCI)
5.《世界汉语教学》(北京语言大学主办,CSSCI)
6.《语文研究》(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CSSCI)
7.《语言教学与研究》(北京语言大学主办,CSSCI)
8.《语言科学》(江苏师范大学主办,CSSCI)
9.《语言学论丛》(北京大学主办)
10.《语言学研究》(北京大学主办,CSSCI)
11.《语言研究集刊》(复旦大学主办,CSSCI)
12.《中国语文》(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CSSCI)
13.Current Research in Chinese Linguistics(香港中文大学出版)
14.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John Benjamins)
15.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Taipei, the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at Academia Sinica,SSCI)
16.Linguistics: An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f the Language Sciences (De Gruyter Mouton, SSCI)
17.PlOS ONE (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