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董 珊,男,漢族。1972年6月生於吉林省長春市,祖籍山東昌邑。吉林大學法學院專科畢業(1990-1992),吉林大學古籍所歷史學碩士(1994-1997,古文字學),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博士(1999-2002,古文獻學),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博士後(2002-2004)。現為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古代漢語教研室教授。曾任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新石器商周考古教研室教師(2004-2022,2016年升教授)、日本東京外國語大學亞非文化研究所任客座教授(2006年9月至2007年6月)。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漢語古文字學和出土文獻研究,兼及青銅器和先秦兩漢歷史與考古。研究範圍包括商周甲骨文、商周金文、東周秦漢題銘文字、先秦兩漢簡帛文獻以及傳世文獻等。
聯繫方式
max_enx@126.com
北京市海淀區頤和園路5號,北京大學中文系,100871
成果目錄(1992-2022)(含互聯網發表、學術報告與演講)
說明:
1. 互聯網發表目錄僅收首發論著,後已正式發表者在末尾附記發表信息;未單獨正式發表者在題目前加注“*”標出。
2. 學術報告與演講僅就能檢索到的信息依年份排序,收集不避重複。兼收未正式發表的學術會議論文,以“**”標出。
學位論文與工作報告
1. **碩士學位論文:《東周題銘校議(五種)》,1997年5月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答辯通過。
2. **博士學位論文:《戰國題銘與工官制度》,2002年5月北京大學中文系答辯通過。
3. **博士後研究工作報告:《戰國題銘與工官制度研究——附論新見銅器和簡帛》,2004年6月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評審通過。
專著
1. 《吳越題銘研究》,科學出版社,2014年。
2. 《簡帛文獻考釋論叢》,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3. 《秦漢銘刻叢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
合著
1. 裘錫圭主編:《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中華書局,2014年。負責其中11種帛圖(喪服圖、九主圖、物則有形圖、木人占、宅位宅形吉凶圖、卦象圖、地形圖、箭道封域圖、府宅圖、居葬圖、宅位草圖)的整理與考釋。
2、蔡玫芬、蔡慶良主編:《赫赫宗周——西周文化特展》,(臺北)故宮博物院,2012年10月;負責其中27件組器物的文字撰述、銘文釋讀、展品說明。
3、蔡慶良、張志光主編:《嬴秦溯源——秦文化特展》、《秦業流風——秦文化特展》,(臺北)故宮博物院,2016年10月;負責其中43件組器物的文字撰述、銘文釋讀、展品說明。
正式發表論文編年
共計獨著92篇,合著8篇。
2022
1. 《鄧州出土二十一年���戈考釋》,《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10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年7月。
2. 《秦武公銅器銘文的新發現》,《吳榮曾先生九十華誕頌壽論文集》,中華書局,2022年10月(又收入《秦漢銘刻叢考》)。
3. 《遼陽出土“和成夫人”鼎銘再考》,《古文字研究》第34輯,中華書局,2022年9月。
2021
1. 《釋���——兼說哀成叔鼎銘文》,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半部學術史,一位李先生:李學勤先生學術成就與學術思想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清華大學出版社,2021年4月。
2. 《據金文重釋〈小雅·巷伯〉——兼談早期的流放刑與西周四至》,《出土文獻綜合研究集刊》第13輯,巴蜀書社,2021年6月。
3. 《讀殷墟大司空東南地水井中出土的“龜冊”》,《中國文字》2021年冬季號(總第六期),(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12月。
4. 《談絳縣橫水M2055出土楚公逆短劍》,《西部史學》第7輯,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21年12月。
2020
1. 《玉門花海七棱觚校釋》,《出土文獻》,2020年4期。
2019
1. 《銘鑄晉史——從出土文獻談晉國與晉文化》,山西省博物院編:《“晉界”講壇文集(2016-2017)》,三晉出版社,2019年6月。
2. 《秦子車戈考釋與秦伯喪戈矛再釋》,《國學學刊》,2019年第3期(又收入《秦漢銘刻叢考》)。
3. 《徐州龜山二號墓塞石刻銘新考》,趙平安、石小力主編:《訛字研究論集》,中西書局,2019年10月(又收入《秦漢銘刻叢考》)。
4. 《新見商代金文考釋四種》,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出土文獻與傳世典籍的詮釋》,中西書局,2019年11月。
5. 《西安閻良發現秦銘刻石新考》,《文物》,2019年第10期,轉載於《人大複印資料》K21《先秦、秦漢史》2020年1期,又收入《秦漢銘刻叢考》)。
6. 《談十三年編鐘銘文中的祕府》,《出土文獻研究》第18輯,中西書局,2019年12月(又收入《秦漢銘刻叢考》)。
2018
1. 《樂從堂藏銅馬式考》,《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7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4月(又收入《秦漢銘刻叢考》)。
2. 《內蒙古卓資縣城卜子古城遺址出土陶文考》,《卓資縣文物志》,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18年9月。
3. 《從作冊般銅黿漫說“庸器”》,練春海主編《制器尚象:中國古代器物中的觀念與信仰》,(臺北)花木蘭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8年9月(又收入練春海主編《制器尚象:中國古代器物文化研究》,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1年5月)。
4. 《周晉盤盉與先秦喪禮中的沐浴》,《青銅器與金文》第2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12月。
5. 《農卣新釋》,《青銅器與金文》第2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12月。
2017
1. 《毛公方鼎韻讀》,《青銅器與金文》第1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3月。
2. 《從“曾國之謎”談國、族名稱的沿革》,李宗焜主編:《古文字與古代史》第5輯,(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7年4月。日文譯本《「曾國之謎」から語る國、族名稱の沿革》(柏倉優一譯),刊於日本中國出土資料學會《中國出土資料研究》第22號,2018年7月。
3. 《戎壹軒藏三晉古璽序》,張小東、張加編:《戎壹軒藏三晉古璽》,西泠印社出版社,2017年8月。
4. 《韓伯豐方鼎銘文新論》,楊榮祥、胡敕瑞主編:《源遠流長——漢字國際學術研討會暨AEARU第三屆漢字文化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8月。
5. 《林巳奈夫先生對學術史的鑽研、尊重和學術批評精神》,《文匯報•文匯學人週刊》第315期,2017年10月。
2016
1. 《“薊丘之植,植於汶篁”新解》,《上古漢語研究》第1輯,商務印書館,2016年10月。
2. 《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居葬圖》,湖南省博物館編:《紀念馬王堆漢墓發掘四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嶽麓書社,2016年10月(又收入《簡帛文獻考釋論叢》)。
3. 《清華簡〈繫年〉與���羌鐘對讀》,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李學勤先生八十壽誕紀念論文集》,中西書局,2016年12月。
2015
1. 《釋蘇埠屯墓地的族氏銘文“亞醜”》,李宗焜主編:《古文字與古代史》第4輯,(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5年2月。
2. 《它簋蓋銘文新釋——西周凡國銅器的重新發現》,《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6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2月。
3. 《新見吳王餘昧劍銘考證》,《故宮博物院院刊》,2015年5期。收入蘇州博物館編:《兵與禮:蘇州博物館新入藏吳王餘眜劍研討會論文集》,文物出版社,2015年12月。
2014
1. 《山西絳縣橫水M2出土肅卣銘文初探》,《文物》,2014年第1期。
2. 《試說山東滕州莊里西村所出編鎛銘文》,《古文字研究》第30輯,中華書局,2014年9月。
3. 《翼城大河口誓盉銘文的理解》,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上海博物館編:《兩周封國論衡——陝西韓城出土芮國文物暨周代封國考古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10月。
2013
1. 《追述臺北古越閣》,《兩岸關係》,2013年第2期。
2. 《試論殷墟卜辭之“周”為金文中的妘姓之琱》,《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3年第7期。
3. 《清華簡〈繫年〉所見“衛叔封”》,羅運環主編:《楚簡楚文化與先秦歷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又收入《簡帛文獻考釋論叢》)。
4. 《宅茲中國——何尊新說》,(臺北)《故宮文物月刊》第366期,2013年9月(又收入徐天進、段德新主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藏商周青銅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
5. 《從出土文獻談曾分為三》,《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5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9月(又收入《簡帛文獻考釋論叢》)。
2012
1. 《五年春平相邦葛得鼎考》,李宗焜主編:《古文字與古代史(第三輯)》,(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2年3月。
2. 《馬王堆帛書“物則有形”圖與道家應物學說》,《文史》2012年第2期(又收入《簡帛文獻考釋論叢》)。
3. 《啟尊、啟卣新考》,《文博》,2012年第5期。
4. 《救秦戎銅器群的解釋》,《江漢考古》,2012年第3期。
5. 《疑尊、疑卣考釋》,《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2年第9期。
6. 《〈鮑叔牙〉篇的“考治”與其歷史文獻背景》,《簡帛》第7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0月(又收入《簡帛文獻考釋論叢》)。
7. 《重論鳳雛H11出土的殷末卜甲刻辭》,蔡玫芬、蔡慶良主編:《赫赫宗周——西周文化特展》,(臺北)故宮博物院,2012年10月。
8. 《新見魯叔四器銘文考釋》,《古文字研究》第29輯,中華書局,2012年10月。
9. 《郳公���父二器簡釋》,《出土文獻》第3輯,中西書局,2012年12月。
2011
1. 《釋西周金文的“沈子”和〈逸周書•皇門〉的“沈人”》,《出土文獻》第2輯,中西書局,2011年11月(又收入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清華簡研究》第1輯,中西書局,2012年12月。)
2. 《論新見鼎卦戈》,《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4輯,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年12月。
3. 《先秦紀年法與中國古代年號的起源》,澳門民政總署編:《鶴鳴濠江——中國考古名家講談錄二〇一〇至二〇一一》,2011年12月。
4. 《漢字的起源與早期發展》,澳門民政總署編:《鶴鳴濠江——中國考古名家講談錄二〇一〇至二〇一一》,2011年12月。
2010
1. 《石鼓文考證》,《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3輯,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年7月(又收入《秦漢銘刻叢考》)。
2. 《如何“認識”古文字》,《中華遺產》,2010年第2期。
3. 《山東畫像石榜題所見東漢齊魯方音》,《方言》,2010年第2期(又收入《秦漢銘刻叢考》)。
4. 《楚簡簿記與楚國量制研究》,《考古學報》,2010年第2期(又收入《簡帛文獻考釋論叢》)。
5. 《楚簡中從“大”聲之字的讀法》,《古代文明》第8卷,文物出版社,2010年8月(又收入《簡帛文獻考釋論叢》)。
6. 《釋楚文字中的“汁邡”與“朐忍”》,《出土文獻》第1輯,中西書局,2010年8月(又收入《簡帛文獻考釋論叢》)。
7. 《敦煌漢簡風雨詩新探》,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出土文獻與傳世典籍的詮釋——紀念譚朴森先生逝世兩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0月(又收入《簡帛文獻考釋論叢》)。
8. 《新蔡出土楚封泥釋文校訂》,西泠印社、中國印學博物館編:《青泥遺珍——戰國秦漢封泥文字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年11月。(又收入孫慰祖主編《中國古代封泥全集•研究編》,吉林美術出版社,2022年)
2009
1. 《中國古代的占卜術》,澳門民政總署編:《嘉模講談錄——鶴鳴濠江考古文博名家系列講座二〇〇八至二〇〇九》,2009年12月。
2. 《漢化與胡化——從考古發現談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澳門民政總署編:《嘉模講談錄——鶴鳴濠江考古文博名家系列講座二〇〇八至二〇〇九》,2009年12月。
2008
1. 《越者���鐘銘新論》,《東南文化》,2008年第2期。
2. 《越王差徐戈考》,《故宮博物院院刊》,2008年第3期(又收入蕭春源主編《珍秦齋藏金——吳越三晉篇》,澳門市政廳,2008年)。
3. 《出土文獻所見“以謚為族”的楚王族——附說〈左傳〉“諸侯以字為謚因以為族”的讀法》,《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2輯,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8月。
4. 《侯馬、溫縣盟書中“明殛視之”的句法分析》,《古文字研究》第27輯,中華書局,2008年9月。
5. 《信陽楚墓遣策所記的陶壺和木壺》,《簡帛》第3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0月(又收入《簡帛文獻考釋論叢》)。
6. 《讀珍秦齋藏吳越三晉銘文劄記》,蕭春源主編:《珍秦齋藏金——吳越三晉篇》,澳門市政廳,2008年10月。
2007
1. 《“弌日”解》,《文物》,2007年第3期。
2. 《“周公戈”辨偽之翻案》,《華夏考古》2007年第3期(又轉載於《人大複印資料》K21《先秦、秦漢史》,2008年第1期)。
2006
1. 《向壽戈考》,《考古》,2006年第3期。
2. 《珍秦齋藏秦伯喪戈、矛考釋》,蕭春源主編:《珍秦齋藏金——秦銅器篇》,澳門市政廳,2006年3月(又《故宮博物院院刊》,2006年第6期;又收入《秦漢銘刻叢考》)。
3. 《四十八年上郡假守鼂戈考》,蕭春源主編:《珍秦齋藏金——秦銅器篇》,澳門市政廳,2006年3月(又收入《秦漢銘刻叢考》)。
4. 《讀珍秦齋藏秦銅器劄記》,蕭春源主編:《珍秦齋藏金——秦銅器篇》,澳門市政廳,2006年3月(又收入《秦漢銘刻叢考》)。
5. 《晉侯墓出土楚公逆鐘銘文新探》,《中國歷史文物》,2006年第6期。
6. 《論春平侯及其相關問題》,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編:《考古學研究(六)》,科學出版社,2006年12月。
7. 《試論周公廟龜甲卜辭及其相關問題》,《古代文明》第5卷,文物出版社,2006年12月。後收入《傳承中華基因——甲骨文發現一百二十年來甲骨學論文精選及提要》,商務印書館,2021年12月。
2005
1. 《任鼎補釋——兼說亢鼎》,陝西師範大學、寶雞青銅器博物館主編:《黃盛璋先生八十華誕紀念文集》,中國教育文化出版社,2005年6月。
2. 《秦子姬簋蓋初探》,《故宮博物院院刊》,2005年6期(轉載於《人大複印資料》K21《先秦、秦漢史》2006年2期;又收入蕭春源主編《珍秦齋藏金——秦銅器篇》,澳門市政廳,2006年;又收入《秦漢銘刻叢考》)。
2004
1. 《談士山盤銘文的“服”字義》,《故宮博物院院刊》,2004年第1期。
2. 《重讀紹興新發現的甬鐘銘文》,《中國文物報》,2004年4月23日第4版。
3. 《二年主父戈與王何立事戈考》,《文物》2004年第8期。
4. 《中山國題銘考釋拾遺(三則)》,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編:《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第4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10月。
5. 《論陽城之戰與秦上郡戈的斷代》,《古代文明》第3卷,文物出版社,2004年12月(又收入《秦漢銘刻叢考》)。
2003
1. 《略論西周單氏家族窖藏青銅器》,《中國歷史文物》,2003年第4期。
2002
1. 《景初元年帳構銅考》,《故宮博物院院刊》,2002年第3期(又收入《秦漢銘刻叢考》)。
2. (與陳劍先生合作)《郾王職壺銘文研究》,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編:《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第3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10月。
2001
1. (與李零先生合作)《束巂皿作父丁鼎》,保利藝術博物館編:《保利藏金續》,嶺南美術出版社,2001年12月。
2. (與李零先生合作)《巸侯尊》,保利藝術博物館編:《保利藏金續》,嶺南美術出版社,2001年12月。
2000
1. 《從〈新編全本季木藏陶〉談到古陶文的發現與研究》,《書品》,2000年第1期。
1999
1. 《秦郝氏印箴言款考釋——〈易·損〉“懲忿窒欲”新證》,《考古與文物》,1999年第5期(又《中國篆刻》13期轉載,榮寶齋出版社,1999年;又收入《秦漢銘刻叢考》)。
2. 《新見戰國古璽印一一七方》,吉林大學古文字研究室編:《中國古文字研究》第1輯,吉林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
3. 《新見戰國兵器七種》,吉林大學古文字研究室編:《中國古文字研究》第1輯,吉林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
4. 《藏傳鐵印五十品簡述》,梁章凱編:《藏傳鐵印五十品》,西泠印社,1999年9月。
5. (與李零先生合作)《獸面紋甗》,保利藝術博物館編:《保利藏金》,嶺南美術出版社,1999年9月。
6. (與李零先生合作)《有蓋叔豐簋》,保利藝術博物館編:《保利藏金》,嶺南美術出版社,1999年9月。
7. (與李零先生合作)《虎叔作倗姒簋》,保利藝術博物館編:《保利藏金》,嶺南美術出版社,1999年9月。
8. (與李零先生合作)《系氏簋》,保利藝術博物館編:《保利藏金》,嶺南美術出版社,1999年9月。
9. (與李零先生合作)《色孫宋鼎》,保利藝術博物館編:《保利藏金》,嶺南美術出版社,1999年9月。
1996
1. 《釋燕系文字中的“無”字》,《于省吾教授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吉林大學出版社,1996年9月。
1993
1. 《古璽中的燕都薊及其初封問題》,《江漢考古》,1993年第4期。
互聯網發表論文編年
共計53篇。
2021
1. 《遼陽出土“和成夫人”鼎銘再考》,2021年8月7日,http://www.fdgwz.org.cn/Web/Show/5799。後正式發表於《古文字研究》第34輯,中華書局,2022年9月。
2018
*1. 《曾伯桼壺銘簡釋》(筆名御簡齋),2018年1月17日,http://www.fdgwz.org.cn/Web/Show/4209。
2015
*1. 《異好簋銘小箋》,2015年12月23日,http://www.fdgwz.org.cn/Web/Show/2695。
2014
*1. 《隨州文峰塔M1出土三種曾侯與編鐘銘文考釋》,2014年10月4日,http://www.fdgwz.org.cn/Web/Show/2339。
*2. 《曾侯丙方缶銘文解釋》,2014年12月31日,http://www.fdgwz.org.cn/Web/Show/2412。
2012
1. 《讀清華簡〈繫年〉(續)》,2012年1月1日,http://www.fdgwz.org.cn/Web/Show/1764。此篇與上篇後分別題為《讀清華簡〈繫年〉》、《清華簡〈繫年〉與���羌鐘對讀》收入《簡帛文獻考釋論叢》;後者又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李學勤先生八十壽誕紀念論文集》,中西書局,2016年12月。
2. 《郳公���父二器簡釋》,2012年4月10日,http://www.fdgwz.org.cn/Web/Show/1821。後正式發表於《出土文獻》第3輯,中西書局,2012年12月。
3. 《郳公鎛“乍正朕保”補釋》,2012年5月13日,http://www.fdgwz.org.cn/Web/Show/1864。
*4. 《競孫鬲、壺銘文再考》,2012年6月4日,http://www.fdgwz.org.cn/Web/Show/1882。
5. 《讀北大漢簡〈荊決〉》,2012年12月21日,http://www.fdgwz.org.cn/Web/Show/1980。後收入《簡帛文獻考釋論叢》。
2011
*1. 《記古越閣藏者差其余劍》,2011年1月31日,http://www.fdgwz.org.cn/Web/Show/1391。
2. 《清華簡〈繫年〉所見“衛叔封”與“悼折王”》,2011年4月1日,http://www.fdgwz.org.cn/Web/Show/1448。後刪減改題為《清華簡〈繫年〉所見“衛叔封”》,修訂稿發表於2011年12月26日,http://www.fdgwz.org.cn/Web/Show/1750。正式發表于羅運環主編:《楚簡楚文化與先秦歷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又收入《簡帛文獻考釋論叢》。
3. 《翼城大河口鳥形盉銘文的理解》,2011年5月5日,http://www.fdgwz.org.cn/Web/Show/1492。後增補題為《翼城大河口誓盉銘文的理解》,正式發表於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上海博物館編:《兩周封國論衡——陝西韓城出土芮國文物暨周代封國考古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10月。
4. 《新見魯叔四器銘文考釋》,2011年8月3日,http://www.fdgwz.org.cn/Web/Show/1611。後正式發表於《古文字研究》第29輯,中華書局,2012年10月。
*5. 《〈出土文獻所見“以謚為族”的楚王族〉補記》,2011年11月16日,http://www.fdgwz.org.cn/Web/Show/1710。
6. 《救秦戎銅器群的解釋》,2011年11月16日,http://www.fdgwz.org.cn/Web/Show/1711。《江漢考古》,2012年第3期。
7. 《從出土文獻談曾分為三》,2011年12月26日,http://www.fdgwz.org.cn/Web/Show/1751。後正式發表於《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5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9月;又收入《簡帛文獻考釋論叢》。
8. 《讀清華簡〈繫年〉》,2011年12月26日,http://www.fdgwz.org.cn/Web/Show/1752。
2010
1. 《“薊丘之植,植於汶篁”新解》,2010年2月11日,http://www.fdgwz.org.cn/Web/Show/1077。後正式發表於《上古漢語研究》第1輯,商務印書館,2016年10月。
2. 《山東畫像石榜題所見東漢齊魯方音》,2010年6月5日,http://www.fdgwz.org.cn/Web/Show/1174。後正式發表於《方言》2010年第2期(有刪改),原稿又收入《秦漢銘刻叢考》。
3. 《釋西周金文的“沈子”和〈逸周書•皇門〉的“沈人”》,2010年6月7日,http://www.fdgwz.org.cn/Web/Show/1178。後正式發表於《出土文獻》第2輯,中西書局,2011年11月;又收入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清華簡研究》第1輯,中西書局,2012年12月。
2009
1. 《試論殷墟卜辭之“周”為金文中的妘姓之琱》,2009年4月26日,http://www.fdgwz.org.cn/Web/Show/769。後正式發表於《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3年第7期。
2. 《石鼓文考證》,2009年4月29日,http://www.fdgwz.org.cn/Web/Show/776。後正式發表於《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3輯,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年7月;又收入《秦漢銘刻叢考》。
*3. 《新出吳王餘祭劍銘考釋》,2009年5月10日,http://www.fdgwz.org.cn/Web/Show/784。
*4. 《吳王者彶虘虐劍銘考》,2009年10月2日,http://www.fdgwz.org.cn/Web/Show/928。
2008
1. 《侯馬、溫縣盟書中“明殛視之”的句法分析》,2008年1月15日,http://www.fdgwz.org.cn/Web/Show/309。後正式發表於《古文字研究》第27輯,中華書局,2008年9月。
*2. 《讀吳王壽夢之子劍銘的補充意見和推測》,2008年1月20日,http://www.fdgwz.org.cn/Web/Show/319。
3. 《出土文獻所見“以謚為族”的楚王族——附說〈左傳〉“諸侯以字為謚因以為族”的讀法》,2008年2月17日,http://www.fdgwz.org.cn/Web/Show/341。後正式發表於《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2輯,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8月。
4. 《越者���鐘銘新論》,2008年3月1日,http://www.fdgwz.org.cn/Web/Show/363。後正式發表于《東南文化》,2008年第2期。
5. 《也說〈容成氏〉“強弱不辭讓”句》,2008年3月16日,http://www.fdgwz.org.cn/Web/Show/377。又發表于簡帛網,http://www.bsm.org.cn/?chujian/5011.html。後收入《簡帛文獻考釋論叢》。
6. 《試說山東滕州莊里西村所出編鎛銘文》,2008年4月24日,http://www.fdgwz.org.cn/Web/Show/408。後正式發表於《古文字研究》第30輯,中華書局,2014年9月。
*7. 《讀聞尊銘》,2008年4月26日,http://www.fdgwz.org.cn/Web/Show/413。
8. 《戰國竹簡中可能讀為“說”的“尐”字》,2008年5月2日,http://www.fdgwz.org.cn/Web/Show/422。後收入《簡帛文獻考釋論叢》。
*9. 《釋“趙寡太后”璽》,2008年7月24日,http://www.fdgwz.org.cn/Web/Show/477。
10. 《讀〈上博七〉雜記(一)》,2008年12月31日,http://www.fdgwz.org.cn/Web/Show/585。後題為《讀上博簡〈君人者何必安哉〉》收入《簡帛文獻考釋論叢》。
2007
1. 《〈曹沫之陣〉中的四種“復戰”之道》,簡帛網,2007年6月6日,http://www.bsm.org.cn/?chujian/4791.html。後收入《簡帛文獻考釋論叢》。
2. 《信陽楚墓遣策所記的陶壺和木壺》,簡帛網,2007年6月20日,http://www.bsm.org.cn/?chujian/4798.html。後正式發表于《簡帛》第3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0月;又收入《簡帛文獻考釋論叢》。
3. 《楚簡中從“大”聲之字的讀法(一)》,簡帛網,2007年7月8日,http://www.bsm.org.cn/?chujian/4806.html。
4. 《楚簡中從“大”聲之字的讀法(二)》,簡帛網,2007年7月8日,http://www.bsm.org.cn/?chujian/4807.html。後與上篇合併正式發表于《古代文明》第8卷,文物出版社,2010年8月;又收入《簡帛文獻考釋論叢》。
5. 《讀〈上博六〉雜記》,簡帛網,2007年7月10日,http://www.bsm.org.cn/?chujian/4816.html。
6. 《讀〈上博六〉雜記(續一)》,簡帛網,2007年7月11日,http://www.bsm.org.cn/?chujian/4820.html。
7. 《讀〈上博六〉雜記(續二)》,簡帛網2007年7月11日,http://www.bsm.org.cn/?chujian/4821.html。
8. 《〈鮑叔牙〉篇的“考治”與其歷史文獻背景》,簡帛網,2007年7月16日,http://www.bsm.org.cn/?chujian/4840.html。後正式發表于《簡帛》第7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0月;又收入《簡帛文獻考釋論叢》。
9. 《讀〈上博六〉雜記(續四)》,簡帛網,2007年7月21日,http://www.bsm.org.cn/?chujian/4861.html。後與前三篇合併收入《簡帛文獻考釋論叢》。
2006
1. 《“弌日”解》,簡帛網,2006年2月20日,http://www.bsm.org.cn/?qt/4427.html。後正式發表於《文物》,2007年第3期。
2. 《阮校〈孟子〉與〈鮑〉簡對讀》,簡帛網,2006年4月2日,http://www.bsm.org.cn/?chujian/4531.html。後作為《弌日解》的結尾部分刊出。
2005
1. 《關於“楚簡《恒先》‘詳宜利巧’解釋”的補正》,簡帛研究網,2005年1月4日。後與《楚簡〈恒先〉“詳宜利巧”解釋》並收入《簡帛文獻考釋論叢》。
2. 《讀〈上博藏戰國楚竹書(四)〉雜記》,簡帛研究網,2005年2月20日。後收入《簡帛文獻考釋論叢》。
3. 《談馬王堆帛書〈天文氣象雜占〉的形成》,簡帛研究網,2005年6月13日。後收入《簡帛文獻考釋論叢》。
2004
1. 《楚簡〈恒先〉初探》,簡帛研究網,2004年5月12日。後收入《簡帛文獻考釋論叢》。
2. 《楚簡〈恒先〉“詳宜利巧”解釋》,簡帛研究網,2004年11月9日。後與《關於“楚簡《恒先》‘詳宜利巧’解釋”的補正》並收入《簡帛文獻考釋論叢》。
*3. 《讀新出版的〈出土簡帛文字叢考〉》,簡帛研究網,2004年11月9日。
2003
1. 《新蔡楚簡所見的“顓頊”和“雎漳”》,簡帛研究網,2003年12月7日。後收入《簡帛文獻考釋論叢》。
學術報告與演講編年
共計67場,涉及48個不同主題。
2022
1. **《中國古代占卜術的理論與實踐》,北京大學考古文博繼續教育線上公開課,2022年1月18日。
2. **《西周甲骨的發現與研究(上)、(下)》南京大學文學院古文字講壇第廿三、廿四講,2022年7月3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aS4y1n7Mu/?spm_id_from=333.788.recommend_more_video.11&vd_source=add62edbb7e31aad6206720b03c7124f 、4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ev4y1T7g9/?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
3. **《古文字學科在最近十年的發展》,中國書法家協會篆刻委員會工作培訓班講座,2022年8月6日。
4. **《“灆鉉”解——兼說鼎“扃”與“鼏”的名實關係》,北京大學中文系“漢語形音義關係研究高端學術論壇”報告,2022年9月18日。
5. **《早期醫學文物的辨識與研究》,成都中醫藥大學中國出土醫學文獻與文物研究院中醫藥“冷門絕學”繼承性人才學術能力提升培訓班(第三期)線上講座,2022年10月10日。
6. **《出土經脈人的研究》,成都中醫藥大學中國出土醫學文獻與文物研究院中醫藥“冷門絕學”繼承性人才學術能力提升培訓班(第三期)線上講座,2022年10月13日。
7、**《出土經脈人的研究》,吉林大學“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協同攻關平臺系列講座第二場”,2022年10月21日
8、《遼陽出土“和成夫人”鼎銘再考》,西南大學,中國古文字學年會,2022年11月5-6日
9、**《出土經脈人的研究》,人民大學,中國經典中的疾病書寫與出土文獻中的中醫思想學術研討會,2022年11月26日
10、**《王國維的問題與當代的進展(1927-2022)》,中國藝術研究院“汲古論壇”工作坊,2022年12月3日
11、**《總納<百官表>、<地理志>於一丸泥——讀<中國古代封泥全集>》,上海博物館:“《中國古代封泥全集》新書發佈會暨學術研討會”,2022年12月13日
12、**《說邢臺卜骨“騜陟四白牝”》,台灣首屆「出土文獻語言文字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2022年12月17日
13、**《致敬甲骨文摹本大系,暢想甲骨學的新研究》,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甲骨文摹本大系》發佈會”,2022年12月18日
2021
1. **《金道錫行,南方無疆——從沃勒斯坦“世界體系”理論看曾國的興衰》,吳中博物館講座,2021年4月11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ZK411w73B/?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
2. **《出土經脈人的研究》,成都中醫藥大學中國出土醫學文獻與文物研究院中醫藥“冷門絕學”繼承性人才學術能力提升培訓班(第二期)線上講座,2021年8月3日。
3. **《早期醫學文物的辨識與研究》,成都中醫藥大學中國出土醫學文獻與文物研究院中醫藥“冷門絕學”繼承性人才學術能力提升培訓班(第二期)線上講座,2021年8月5日。
4. **《電子摹本製作》,中國社會科學院先秦史研究室“第二屆先秦史研究室網站作者交流會”講座,2021年8月28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144y1D7As/?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
5. **《余我卣試說》,重慶市歷史學會、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民族學院、西南大學商周青銅器與金文研究所第三屆“商周青銅器與先秦史研究”青年論壇,2021年11月5日。
6. 《談絳縣橫水M2055出土楚公逆短劍》,西南大學學行堂名家講座“古文字與出土文獻系列雲講座”第五講,2021年11月7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P4y157oD/?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
7. 《鄧州出土二十一年���戈考》吉林大學“古文字與出土文獻青年學者論壇”系列名家講座2021年度第四場,2021年11月11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P4y1V7aE/?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
8. **《說“縕韍”》,清華大學“戰國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報告,2021年11月19日。
2020
1. **《戰國紀年法的改革與年號的產生》,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雲講座第六講,2020年10月8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h411Z7Ma/?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add62edbb7e31aad6206720b03c7124f
2. **《商周青銅器銘文的結構與分類》,河南大學古漢字研究所、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黃河文明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講座,2020年12月9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p4y1671Q/?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
3. **《鏤于金石 書於竹帛——漫談漢語古文字學及其四個分支學科》,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書法系、南湖印社講座,2020年12月17日。
2019
1. 《從玉門花海木觚談西漢政治的理想》,華東師範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思勉人文講座,2019年10月18日。
2. 《從玉門花海木觚談西漢政治的理想》,北京師範大學勵耘學術講堂歷史學系列講座,2019年11月13日。
3. **《談考古所見早期中國的功勞思想》,清華藝博學術講座第91期,2019年12月1日。
4. **《讀<聞一多全集>第十卷》,古典學暨甲骨學發展研究主題論壇,清華大學,2019年11月23日
5. **《讀<李學勤文集•金文卷>》,李學勤先生學術成就與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清華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2019年12月7日
6. **《從柞伯鼎的釋讀談陳夢家先生的一個觀點》, 陳夢家先生紀念座談會,北京大學人文研究院,2019年4月14日
2018
1. **《出土文獻與先秦秦漢史》系列講座,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2018年6月15日、6月18日至20日。
2017
1. **《東南形勝——出土文獻所見吳越霸業的興衰》,蘇州博物館文博論壇學術講座2017年第13期,2017年7月8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7411u7ws/?spm_id_from=333.788.recommend_more_video.2&vd_source=add62edbb7e31aad6206720b03c7124f
2. 《銘鑄晉史——從出土文獻談晉國與晉文化》,山西博物院“晉界”講壇第三期第六講,2017年9月3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Re4y1k7JX/?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
3. **《出土文獻中的先秦四川史料》,四川省考古研究院 “成昆複綫(涼山段)考古新發現暨西南秦漢歷史與文化學術研討會” ,西昌,2017年2月15日
2016
1. **《豳公豳王考》,重慶市歷史學會、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民族學院、西南大學商周青銅器與金文研究所第一屆“商周青銅器與先秦史研究”青年論壇,2016年11月19日。
2015
1. **《刑德溯源》,《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修訂國際研討會報告,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2015年6月28日。
2. 《西漢錯銀銘文銅馬式考》,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講座,2015年12月10日。
3. **《梁十九年鼎補釋》,戰國文字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報告,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2015年12月13日。
4. **《釋鄙》,芝加哥大學東亞系顧立雅中國古文字學中心報告,2014年5月9日。
2014
1. **《戰國紀年法的改革與年號的產生》,饒宗頤國學院“選堂青年學者論壇”講座,2014年2月19日。
2. **Ancient Chinese Divinatory Practice(《中國古代占卜術的理論與實踐》),紐約大學古代世界研究所“世界占卜背景下的花園莊甲骨”國際研討會演講,2014年5月2日。
3. **《周公廟甲骨文的出土與研究》,賓夕法尼亞大學東亞語系,2015年5月6日.
2013
1. 《圖像與文字:早期中國象形文字例說》,澳門民政總署嘉模會堂演講,2013年3月16日。
2. 《夫差與勾踐:先秦時代吳越的歷史與文化》,澳門民政總署嘉模會堂演講,2013年3月16日。
3. **《古器新銘——藍田呂氏家族的傳抄古文之學》,“異世同調——陝西省藍田呂氏家族墓地出土文物精品展”專題演講,北京大學賽克勒博物館,2013年5月。
2012
1. **《陜西周公廟出土西周龜甲卜辭及相關問題》,臺北故宮博物院講座,2012年4月1日。
2. **《從青銅器銘文看西周君臣關係》,臺北故宮博物院文會堂講座,2012年10月29日。
3. **《戰國紀年法的改革與年號的起源》,臺灣花蓮東華大學東華大學教育學院講座,2012年10月31日。
4. 《釋山東青州蘇埠屯出土銅器銘文的“亞醜”》,臺北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報告,2012年11月1日。
2011
1. **《吳越題銘的新發現與新研究》,臺灣國立清華大學人社院報告,2011年3月30日。
2. **《鐘離公家族銅器銘文新證》,安徽大學中文系,2011年1月6日
2010
1. 《先秦紀年法與中國古代年號的起源》,澳門民政總署嘉模會堂演講,2010年12月18日。
2. 《漢字的起源與早期發展》,澳門民政總署嘉模會堂演講,2010年12月18日。
3. **《周公廟出土甲骨文字》,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講座,2010年12月22日。
4. **《戰國紀年法的改革與年號的起源》,臺灣大學中文系講座,2010年12月28日。
5. **《鐘離公家族銅器銘文新證》,臺灣大學中文系會議發表,2010年12月23日
2009
1. 《楚簡簿記與楚國量制研究》,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講座,2009年2月21日。
2. 《中國古代的占卜術》,嘉模講談——鶴鳴濠江考古文博名家系列講座(二〇〇八至二〇〇九),澳門民政總署,2009年
3. 《漢化與胡化——從考古發現談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嘉模講談——鶴鳴濠江考古文博名家系列講座(二〇〇八至二〇〇九),澳門民政總署,2009年
2007
1. **《戰國紀年法的改革與年號的產生》,日本中國出土資料學會,平成18年度(2006)大會演講,2007年3月17日。
2. 《戦國時代楚國の量制》,日本中國考古學會関東分會,第124回例會演講,東京大學法文1號館315番教室,2007年6月23日。
3. **《琱生器的法律史研究》,東洋法制史學會2007年夏合宿研究會,日本大學山月莊,2007年8月23日。
4. 《“出土文獻所見‘以謚為族’的楚王族”》,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講座,2007年9月28日。
2006
1. **《戰國紀年法的改革與年號的產生》,東京外國語大學亞非文化研究所(AA研)演講,2006年9月。
2. **《漢化與胡化:従考古発現看胡服騎射》,九州大學,日本中國考古學會関西分會,第31回例會,九州大學大學院人文科學研究院考古學講座,2006年12月20日。
2003
1. **《季姬方尊補釋》,2003'中國·寶雞周秦文明學術研討會報告,陝西岐山,2003年10月。
1992
1. **《戰國古璽文字分國偏旁表譜》,中國古文字學年會第九次年會(南京大學)報告,1992年11月。
科研專案
2005年至2008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安徽壽縣朱家集楚王墓青銅器研究(05JJD780001),子課題“銘文研究”負責人。
2008年至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寶雞青銅器博物館藏商周青銅器的整理與研究(08JJD780114),子課題“銘文研究”負責人。
2011年6月至今,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戰國題銘研究(11FZS004),項目負責人。
2019年12月至今,四川省委宣傳部委託成都中醫藥大學項目,出土先秦兩漢醫藥文獻與文物綜合研究,子課題“先秦兩漢出土醫藥文物的整理與研究”負責人。
2022年至今,西周甲骨研究(G3019);戰國題銘研究(十卷本)(G3217),教育部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規劃項目,項目負責人。
教授課程
本科生課程《文字學概論》、《古文字學通論》、《殷周金文通論》、《戰國文字通論》;
研究生課程《甲骨學研究》、《簡帛學研究》、《出土文獻資料選讀》
獲獎情況
1996年第四屆“中國古文獻學獎學金”碩士生一等獎
2002年第七屆“中國古文獻學獎學金”博士生一等獎
2013至2014年度北京大學教學優秀獎
2016年第一屆“李學勤裘錫圭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獎”二等獎
2017年北京大學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2017年,裘錫圭先生主編《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董珊負責其中11件帛圖)獲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7年“宋雲彬古籍整理圖書獎”和2017年“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2018年中國社科院“第五屆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
多次榮獲北京大學“人文傑出青年學者獎”、“大成獎”等。
社會服務
西泠印社社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