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张沛:男,汉族,1974年生于山西太原。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暨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邮政编码:100871
电子邮箱:zp30230@sina.com
教育背景:
1998-2001: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获文学博士学位
1995-1998:复旦大学外文系研究生,获文学硕士学位
1992-1995: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本科生,获文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16至今:北京大学中文系暨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
2003至今: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2013-2014:乌普萨拉大学瑞典高等研究院高本汉研究员(Bernhard Karlgren Fellow)
2009-2010:韩国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交换教授
2005-2016:斯坦福北大分校项目任课教师(Visiting Associate Professor)
2005-2016:北京大学中文系暨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2003-2005:北京大学中文系暨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讲师
2001-2002:法国巴黎索邦大学访问学者
2001-2003: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后
学术成果:
A.撰著:
1.《爱的戏剧:莎士比亚与我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5年8月
2.《莎士比亚、乌托邦与革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11月
3. 《哈姆雷特:注释与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12月
4.《中说解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
5.《比较文学:人文之道》,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
6.《中说校注》,中华书局,2013年7月
7.《中说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8月
8.《哈姆雷特的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此书作废)
9.《隐喻的生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B.译著:
1.欧文•白璧德:《文学与美国的大学:为捍卫人文学科而作》(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22年9月(张沛、张源合译)
2.欧文•白璧德:《民主与领袖》(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22年9月(张源、张沛合译)
3.吉尔伯特·海厄特:《讽刺的解剖》,商务印书馆,2021年10月
4.彼特拉克:《论自己和大众的无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6月
5.欧文•白璧德:《民主与领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张源、张沛合译)
6.乔治•桑塔亚纳:《怀疑主义和动物信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
7.乔治•桑塔亚纳:《常识中的理性》,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
8.欧文•白璧德:《文学与美国的大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张沛、张源合译)
9.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1月 / 吉林出版集团,2008年4月(张沛、顾思兼、张源合译)
10.克莱斯•瑞恩:《异中求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张沛、张源合译)
C.编著:
1.《比较文学基础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5月
2.《语文素养读本》高中卷(全6册)西方经典部分,温儒敏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12月
3.《英国人文经典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D.论文:
1.《比较文学大先生:乐黛云和她的时代》,载《中国比较文学》2025年第3期
2.《君主之镜与国王的恶疾:〈麦克白〉第4幕解读》,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4期
3.《时间与技艺:试论〈冬天的故事〉中的隐含叙事》,载《文化与诗学》2024年第2辑(总第39辑)
4.《爱欲、自然与死亡:〈两个高贵的亲戚〉的叙事主题与结构分析》,载《外国文学》2024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24年第11期全文转载)
5.《考狄利亚的选择:〈李尔王〉第一幕第一场解读》,载《国外文学》2023年第4期
6.《匣子、指环和契约:“威尼斯商人”的爱情故事》,载《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23年第10期全文转载)
7.《尤利西斯的三次启蒙:〈特洛伊罗斯与克瑞希达〉解读》,载《国外文学》2022年第4期
8.《诗人的“直言”:论阿里斯托芬的喜剧“致辞”》,载《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2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23年第3期全文转载)
9.《如何进入和开展比较文学?》,载《中国比较文学》2021年第4期
10.《“你没注意看戏吧”:莎士比亚〈驯悍记〉序幕释读》,载《国际比较文学》2021年第3期
11.《亚里士多德〈诗学〉“卡塔西斯”概念寻绎》,载《国外文学》202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21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2.《“一切时代的灵魂”:莎士比亚与我们》,载《国际比较文学》2020年第4期
13.《洛克的“白板”与现代人的“自然权利”》,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14.《现代•民族•文学:英国文艺复兴诗学的自我主张与话语实践》,载《文艺争鸣》2020年第6期,2020年6月
15.《希腊-世界的“中国”之殇》,载《跨文化对话》第40辑,商务印书馆,2019年11月
16.《莎士比亚的乌托邦》,载《国外文学》2019年第2期(《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第8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19年第9期全文转载)
17.《霍布斯的革命》,载《跨文化对话》第39辑,商务印书馆,2018年12月
18.《彼特拉克的焦虑》,载《跨文化对话》第39辑,商务印书馆,2018年12月
19.《锡德尼的敌人:〈为诗申辩〉开篇绎说》,载《文艺争鸣》2018年第5期,2018年5月
20.《君子之耕》,载《跨文化对话》第37辑,商务印书馆,2017年9月
21.《凯撒的事业:〈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中的爱欲和政治》,载《国外文学》2017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17年第9期全文转载)
22.《阐释的僭政与意义的流亡II:施特劳斯vs伽达默尔》,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
23.《诗人与城邦:莎士比亚〈凯撒〉第4幕第3场卮解》,载《外国文学评论》2016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16年第5期全文转载)
24.《阐释的僭政与意义的流亡:伽达默尔vs德里达》,载《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2015年第2期
25.《爱欲与城邦:克里奥兰纳斯的命运》,载《国外文学》2015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15年第11期全文转载)
26.《王者的漫游:〈亨利五世〉第四幕第一场解读》,载《国外文学》201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14年第12期全文转载)
27.“The Birth of Utopia,” Canadian Review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2014年9月
28.《培根的寓言》,载《外国文学评论》2013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13年第7期全文转载)
29.《执中建极:河汾经学概论》,载《跨文化对话》第30辑,三联出版社,2013年2月
30.《富而教之,太古可复:王通教化思想刍论》,载《中国文学学报》第3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
31.《文学的解放》,载《跨文化对话》第29辑,三联出版社,2012年11月
32.《莎士比亚英国历史剧的创作意图》,载《国外文学》2011年第4期(《中国莎士比亚研究通讯》2012年第1期摘发)
33.《人文之中:文中子的中国观》,载《跨文化对话》第28辑,三联出版社,2011年7月
34.《乌托邦的诞生》,载《外国文学评论》2010年第4期
35.《比较文学·比较诗学·人文之道》,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0年第6期摘发)
36.《自觉·绝望·忍受——关于〈哈姆雷特〉一段台词的阐释》,载《跨文化对话》第26辑,三联出版社,2010年7月
37.《斯文在中:文中子〈中说〉大义抉要》,载《晋阳学刊》2009年第4期
38.《民主与领袖——白璧德人文思想述评》,载《国外文学》2009年第3期
39.“Metaphor as a Political Rhetoric: Chunqiu Rhetoric in a Straussian Light,”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08, No.1
40.《“知”与“不知”:对中国古典认识论传统的一个考察》,严绍璗、陈思和主编:《跨文化研究:什么是比较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41.《隐喻》,载《西方文论关键词》,赵一凡等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1月
42.《生与死:“To be or not to be”一解》,载《外国文学》2007年第1期
43.《〈哈姆雷特〉诗话两则》,载《跨文化对话》第18期,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3月
44.《关汉卿和莎士比亚:中英戏剧传统比较考察》,载《东方丛刊》2005年第4辑,2006年1月
45.《“诗可以群”与“谈何容易”:一种隐喻政治修辞学的诠释》,载《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第二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46.《“囚牢”、“胡桃壳”、“无限空间的君王”和“噩梦”:关于〈哈姆雷特〉第2幕第2场一段台词的解读》,载《国外文学》2005年第1期
47.《文学和表演:中英戏剧传统的一个考察进路:以关汉卿与莎士比亚的作品为例》,载《多边文化研究》第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
48.《隐喻:人与言的和解者》,载《中国比较文学》2004年第3期
49.《论林语堂的语录体创作》,载《东方丛刊》2004年第3辑,2004年8月
50.《修辞与认知:隐喻诗学的认识论研究》,载《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第一辑,商务印书馆,2004年7月
51.《新主义与老问题》,载《跨文化对话》第14期,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年3月
52.《隐喻:一个社会政治修辞学的研究》,载《多边文化研究》第2卷,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9月
53.《隐喻》,载《跨文化对话》第12期,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8月
54.《转换生成:隐喻的辩证生命形态》,载《国外文学》2003年第2期
55.《意象·象征·神话:隐喻诗学的谱系研究》,载《东方丛刊》2003年第1期
56.《仿真之境:文学文本的隐喻生存形态》,载《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57.《混沌的瞬间澄明:转换生成的生命隐喻》,载《国外文学》2002年第2期
58.《比较:作为认知基本方法的隐喻机制》,载《中国比较文学》2002年第1期
59.《飞跃意义之堑:“本义”与“隐喻义”的永恒追逐》,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60.《想象:游弋于修辞与认知之间》,载《多边文化研究》第1卷,新世界出版社,2001年4月
61.《谈中西戏剧中的诗与乐》,载《晋阳学刊》1999年第6期
62.《中西戏剧楔子隅论》,载《弦歌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
63.《嫦娥与提托诺斯:两个变形神话的比较》,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期
E. 书评随笔:
1.《我感故我在:AI时代再思文学的意义》,《中华读书报》2025年8月20日第13版
2.《行不能行:比较文学之道——缅怀乐黛云先生》,载《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3084期(2025年3月3日)第8版
3.《审己知人:“走出去”与“拿来”的辩证法》,载《社会科学报》总第1920期(2024年9月26日)第8版
4.《斯人竟不起,惆怅意无穷》,载《社会科学报》总第1859期(2023年6月21日)第8版
5.《考狄利亚的选择》,载《社会科学报》总第1848期(2023年4月6日)第8版
6.《杜甫〈夜归〉诗境浅说》,载《社会科学报》总第1835期(2022年12月29日)第8版
7.《“忧乐在心天下事”——怀念杨烈先生》,载《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2319期(2021年12月29日)学林版
8.《〈莎士比亚、乌托邦与革命〉译后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11月
9.《〈讽刺的解剖〉译后记》,商务印书馆,2021年10月
10.《夏仲翼先生的两句名言》,载《南方周末》2020年12月21日
11.《学诗请从正音始》,载《跨文化对话》第37辑,商务印书馆,2017年9月
12.《硕人之薖,永矢弗谖——怀念陆谷孙老师》,载《南方周末》2017年7月13日C28
13.《学诗请从正音始》,载《跨文化对话》第37辑,商务印书馆,2017年9月
14.《原始要终,审己知人——读〈外国文学史研究〉》,载《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第9期,2016年10月
15.《杨周翰:一个中国文化人的灵魂》,《新京报·书评周刊》2016年8月6日,文化B07版
16.《英格兰的罪与罚:莎士比亚的“亨利亚特”》,《三联生活周刊》2016年第11期,2016年3月
17.《爱欲与城邦》,载《跨文化对话》第30辑,2015年10月
18.《文学的自身隐沦与解放》,载《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142期(2013年2月1日)B01版
19.《“我寄厚望于年轻一代”——〈乐黛云学术叙录〉编后记》,载《乐黛云自选集:得失穷通任评说》,东方出版中心,2012年
20.《似曾相识燕归来:韩国印象小记》,载《高丽亚那》(Koreana)2009年第4期
21.《中国之道》,载《跨文化对话》第23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8月
22.《桑塔亚纳生平与著作年表简编》,载桑塔亚纳:《怀疑主义和动物信念》,张沛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
23.《我心目中的陆谷孙先生》,载《复旦校报》第696期第6版,2006年11月1日
24.《寻证一种新的言说方式》,载《跨文化对话》第19期,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
25.《自杀,由此论中西人文传统之殊趣》,载《跨文化对话》第18期,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3月
26.《与春天的绝望之约:评桑塔亚纳的早期哲学名著〈理性中的生命〉》,载《跨文化对话》第11期,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3月
27.《责任:新世纪的人类伦理》,载《跨文化对话》第9期,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年9月
28.《面向不可能的可能:德里达在京讲演述评》,载《跨文化对话》第8期,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年3月
29.《〈中国:传统与变迁〉译后记》,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1月
30.《既济骈言》,载《山西文学》2001年第12期
31.《对“一”的信念》,载《跨文化对话》第5期,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1月
32.《林语堂的文化双语意识》,载《中华读书报》2000年10月25日第23版
33.《隐喻:比较研究的基本方法》,载《中华读书报》2000年5月10日第22版
34.Polyglossia in the Lovedom of Illyria,载《中国比较文学通讯》第42期,2000年5月
35.《人与位》,载《新批评文丛》第3辑,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11月
F. 译文
1.《新雅各宾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载《跨文化对话》第5期,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1月
2.《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的教育——修身》,载《跨文化对话》第2期,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年6月
专业领域:
1.英国现代早期人文学术
2.莎士比亚戏剧
3.西方文论
4.比较诗学
讲授课程:
A.研究生课程:
1.西方古典文论:从荷马到亚里士多德
2.西方古典文论:从西塞罗到但丁
3.欧洲文艺复兴诗学
4.英国文艺复兴诗学
5.英国近代早期思想史经典导读(本研合上)
6.英国文学专题:莎士比亚戏剧
7.20世纪西方文论
8.反思现代性:起源、表征与历史
B.本科生课程:
1.比较文学经典选读(本研合上)
2.拉丁语基础I(本研合上)
3.杜诗英译:鉴赏与批评
4.莎士比亚戏剧专题
科研项目:
《中说注解》:《儒藏》工程“儒家思想与儒家经典研究”课题
获奖情况:
1.兴证全球奖教金杰出青年学者奖(2021年)
2.大成国学奖教金(2018年)
3.北京大学人文杰出青年学者奖(2011-2013年,2015-2019年)
Curriculum Vitae
Pei Zhang
Peking University Professor of Humanities
Professor of the Institute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Peking University
100871 Beijing
E-mail: zp30230@sina.com
Academic Degrees:
1. 1998-2001: Institute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Peking University (PKU), Ph.D.
2. 1995-1998: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Fudan University, M.A.
3. 1992-1995: English College,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B.A.
Academic Experience:
1. 2013-2014: Bernhard Karlgren Fellow, Swedish Collegium for Advanced Study, Uppsala University
2. 2001-2003: Postdoctoral Fellow,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Peking University
3. 2001-2002: Visiting Scholar, Paris IV (Sorbonne)
Teaching Experience:
1. Course Instructor, PKU, 2005-to date:
l Ancient Literary Criticism
Ø I: from Homer to Aristotle
Ø II: from Cicero to Dante
l Renaissance Poetics
l Early Modern English Intellectual History: An Introduction
l Highlights of British Thoughts
l Shakespeare’s Plays
l 20th Century Literary Criticism
2. Course Instructor, PKU-Yale Joint Undergraduate Program, 2012 spring semester
3. Visiting Associate Professor, Stanford Program in Beijing: “Chinese Poetry: Tradition and Transformation” 2010-2011
4. Exchange Professor, Hankuk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South Korea: “Prose Writing” 2009-2010
Institution Affiliations:
1. Member of ICLA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ssociation)
2. Research Fellow of Center for Transcultural Studies, PKU
Publications:
Monographs:
1. Life of Metaphor, Beijing: PKU Press, 2004.
2. “That is the Question”: Hamlet Reread, Beijing: PKU Press, 2006.
3. Comparative Literature: Toward a New Humanism, Shanghai: Fudan University Press, 2013.
4. Shakespeare, Utopia and Revolution, Shanghai: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2021.
5. Theater of Love: Shakespeare and Us, Shanghai: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2025.
Editions:
1. Highlights of British Thought: A Selective Reader, Beijing: PKU Press, 2009.
2. Analects of Wang Tong, Shanghai: Shanghai Classics Press, 2011.
3. Zhongshuo: Text Collated and Annotated, Beijing: Zhonghua Book Company, 2013.
4.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 Basic Reader, Beijing: PKU Press, 2017.
Translations:
1. John K. Fairbank: China: Tradition and Transmission, Beijing: World Affairs Press, 2001.
2. Claes G. Ryn: Unity through Diversity, Beijing: PKU Press, 2001.
3. Irving Babbitt: Literature and American College, Beijing: PKU Press, 2004; 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 2022.
4. George Santayana: Reason in Common Sense, Beijing: PKU Press, 2008.
5. George Santayana: Skepticism and Animal Faith, Beijing: PKU Press, 2008.
6. Irving Babbitt: Democracy and Leadership, Beijing: PKU Press, 2011; 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 2022.
7. Petrarch: On His own Ignorance and That of Many Others, Shanghai: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2021.
8. Gilbert Highet: Anatomy of Satire, 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 2021.
Articles (since 2008):
1. “Metaphor as a Political Rhetoric: Chunqiu Rhetoric in a Straussian Light,”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Shanghai: Fudan University Press, 2008, No.1
2. “Democracy and Leadership: Reflection on Irving Babbitt’s Humanism,” Foreign Literatures Quarterly, Vol.115, No.3 (2009)
3. “There Is the Way: A Note on Wenzhongzi (Middle Teachings),” Jinyang Journal, Taiyuan, 2009, No.4
4. “Desperate Consciousness Reflection: Hamlet’s Question,” Beijing: Sanlian Press, Transcultural Dialogue, 2010, No.26
5. “Comparative Literature, Comparative Poetics and Humanities Studies,”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PKU Press, 2010, No.5
6. “The Middle Way: China as Imagined by a Late Sixth Century Confucian Hermit,” Transcultural Dialogue, Beijing: Sanlian Press, 2011, No.28
7. “Shakespeare’s Design: A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His Political Plays,” Foreign Literatures Quarterly, Vol.124, No.4 (2011)
8. “Liberation of Literature,” Transcultural Dialogue, Beijing: Sanlian Press, 2012, No.29
9. “Wang Tong: Life and Thought,” Transcultural Dialogue, Beijing: Sanlian Press, 2013, No.30
10. “Bacon’s Parables,” Foreign Literature Review, Beijing: World Literature Publishing Firm, 2013, No.1
11. “Wang Tong’s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2014, No.5
12. “The King’s Heart of Darkness: Reading Shakespeare’s Henry V, IV. I,” Foreign Literatures Quarterly, Vol.135, No.3 (2014)
13. “The Birth of Utopia,” Canadian Review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eptember, Vol.41, No.3 (2014)
14. “Hermeneutic Despotism and Exile of Logos: Gadamer vs Derrida,”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World Literature, Beijing: PKU Press, 2015, No.2
15. “Eros and Polis, or the Fortune of Coriolanus,” Foreign Literatures Quarterly, Vol.139, No.3 (2015)
16. “Poet vs Polis: An Observation on Shakespeare’s Julius Caesar, IV. iii,” Foreign Literature Review, Beijing: World Literature Publishing Firm, 2016, No.1
17. “Tyranny of Hermeneutics and exile of Meaning, Part I,”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World Literature,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15, No.8.
18. “Tyranny of Hermeneutics and exile of Meaning, Part II,”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Press, 2016, No.3
19. “Caesar’s Business: Eros and Politics in Antony and Cleopatra,” Foreign Literatures Quarterly, Vol.146, No.3 (2017)
20. “Labor of A Gentleman: Civil Disobedience in An Early Confucian Context,” Transcultural Dialogue, 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 2017, No.37
21. “Sidney’s Enemies,” Contention in Literature and Art, No.5 (2018)
22. “Shakespeare and Utopianism,” Foreign Literatures Quarterly, Vol.154, No.2 (2019)
23. “The English Renaissance Self-assertion and Discursive Practice,” Contention in Literature and Art, No.6 (2020)
24. “‘The Soul of All Time’: Shakespeare and Us,”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Literature, Vol.3, No.4 (2020)
25. “Lock’s Tabula Rasa and the Natural Rights of the Moderns,”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Vol.60, No.5 (2020)
26. “‘You Don’t Mind the Play’: On the Sly Scenes in The Taming of the Shrew,”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Literature, Vol.4, No.3 (2021)
27. “Katharsis: Aristotle’s Poetic Paideia,” Foreign Literatures Quarterly, Vol.162, No.3 (2021)
28. “Ulysses’ Three Enlightenments: A Note on Shakespeare’s Troilus and Cressida,” Foreign Literatures Quarterly, Vol.168, No.4 (2022)
29. “On the Poet’s Speech: “Addresses” in Aristophanes' Comedy,” 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Vol.33, No.6 (2022)
30. “Casket, Ring and Bond: The Love Story of ‘the Merchant of Venice’,” Journal of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Vol.287, No.2 (2023)
31. “Cordelia’s Choice: An Analysis of King Lear Act 1, Scene 1,” Foreign Literatures Quarterly, Vol.172, No.3 (2023)
32. “Love, Nature and Death: A Thematic-structural Analysis of The Two Noble Kinsmen,” Foreign Literature, Vol.309, No.4 (2024)
33. “Shakespeare’s Mirror for Princes and the King’s Evil: Reading Macbeth, Act 4, Scenes 1 and 3,” Journal of Chinese Humanities, Vol.65, No.4 (2025)
34. “Exegi monumentum: Professor Yue Daiyun and Her Era,” Chinese Comparative Literature, Vol.140, No.3 (2025)
35. “Time and Art: On the Implied Narratives in The Winter’s Tale,” Culture and Poetics, Vol.39, No.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