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袁一丹,重庆人,1982年生。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长聘副教授、现代中国人文研究所研究员。2001-201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2005)、硕士(2008)、博士(2013)学位。2013-2023年就职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曾赴日本东京大学、台湾大学访学,先后在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2017)、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2021)驻访。已出版专著《另起的新文化运动》(2021)、《此时怀抱向谁开》(2020)。
曾获教育部首届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优秀论文奖、第五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第十七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
研究方向
1. 中国现代文学
2. 中国近代思想与文化
3.五四新文化运动研究
4.抗战时期沦陷区研究
联系方式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中文系
邮政编码:100871
学术发表或出版
(一)专著
1. 《另起的新文化运动》,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年。
2. 《此时怀抱向谁开》,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20年。
(二)编著
1.《龙榆生全集》第九卷杂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2.《中国科幻文学大系·晚清卷》编译一集,重庆大学出版社,2020年。
3.《国学浮沉》(漫说文化丛书续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23年。
(三)学术论文
〔五四新文化〕
1. 《新大陆的旧文苑:重构文学革命的前史》,《文学评论》2019年第6期,第68-78页。(CSSCI收录;《中国文学年鉴2020》收录)
2. 《心理实验室中的汉字问题(1918-1949)》,《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年第5期,第1-25页。(CSSCI收录)
3. 《创造一种新的可读性:文学革命前后的句读论及其实践》,《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9年第6期,第76-96页。(CSSCI收录;《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9年第9期全文转载)
4. 《“吴老爹之道统”:新文学家的游戏笔墨及思想资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第2期,第26-41页。(CSSCI收录)
5. 《杂志联盟与阅读共同体:以〈新青年〉的交换广告为线索》,《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年第7期,第25-39页。(CSSCI收录;收入《现代化与化现代:新文化运动百年价值重估》,上海三联书店,2019年)
6. 《阅读史视野中的新文化运动》,《汉语言文学研究》2015年第2期,第23-26页。
7. 《“另起”的“新文化运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年第3期,第75-89页。(CSSCI收录;收入《新文化运动百年纪念文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
8. 《作为运动的新文化》,《现代中国》2009年第12辑,第1-17页。
9. 《作为方法的“五四”》,《北京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第138-141页。(CSSCI收录;《新华文摘》2009年第18期全文转载)
10. 《“耻辱的门”:“五四”前后刘半农的自我改造》,《汉语言文学研究》2021年第1期,第73-83页。
11. 《诗可以群:康白情与“少年中国”的离合》,《新诗评论》2011年第2辑,第99-124页。
12. 《康白情:少年中国的新诗人》,《触摸历史:五四人物与现代中国》(增订本),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2019年。
13. 《五四:“文化”还是“武化”》,《五四@100:文化,思想,历史》,新北:联经出版,2019年。
14. 《修身的脱嵌与重构——从晚清到五四》,《文艺理论与批评》2022年第2期,第38-43页。(CSSCI收录)
〔沦陷区研究〕
15. 《易代同时与遗民拟态:北平沦陷时期知识人的伦理境遇(1937-1945)》,《文学评论》2015年第3期,第81-91页。获2015年度第五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CSSCI收录;《新华文摘》2015年第16期转载;《中国文学年鉴2016》收录;收入《民国北京研究精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
16. 《隐微修辞:北平沦陷时期文人学者的表达策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1期,第1-18页。获《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度优秀论文奖。(CSSCI收录;《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14年第4期全文转载;《中国文学年鉴2015》收录)
日译本《隱微的修辭——北平占領時期文人學者の文學表現による策略(一九三七—一九四五)》,《中国—社会と文化》第三十四號,日本東京大學文學部中國思想文化研究室, 2019年7月。
17. 《史学的伦理承担:沦陷时期陈垣著述中的“表微”机制》,《中华文史论丛》2013年第2期,第221-276页。(CSSCI收录)
18. “A Historian's Ethical Duty: Chen Yuan's 'Illumination of the Subtle' in Occupied Beiping,”European Journal of East Asian Studies 19(2020), pp.297-323.
19. 《陈垣与辅仁学派》,《中国文化》2017年第1期(总第45期),第104-115页。(《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17年第8期全文转载;增订版收入《大文学评论》(2),广州:花城出版社,2020年)
20. 《史家的权柄与道义之诤:以“陈门四翰林”为中心》,《中国文化》第53期,2021年春季号,第359-369页。(收入《民国北京史研究精粹》第二辑,北京燕山出版社,2022年)
21. 《历史的风土:瞿兑之与一九四〇年代掌故学的勃兴》,《中国文学学报》第4期,香港中文大学,2013年12月,第135-160页。
22. 《别有所指的故国之悲:延秋词社〈换巢鸾凤〉考释》,《中国诗歌研究》第10辑,2014年4月,第259-288页。(CSSCI集刊)
23. 《俞平伯〈遥夜闺思引〉表微》,《汉语言文学研究》2012年第3期,第 47-55页。
24. 《再说钱玄同的“晚节”》,《读书》2015年第2期,第30-39页。(CSSCI收录)
25. 《北平沦陷的瞬间——从“水平轴”的视野》,《文化研究》2013年第17辑,第57-79页。
“The Moment When Peking Fell to the Japanese: A "Horizonta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2019,Vol.13, No.1, 45-60, 26 Sept 2019.
26. 《声音的风景:北平“笼城”前后》,《北京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第86-94页。(CSSCI收录)
27. 《“士”的再造:战时中国的思想潜流》,《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第112-119页。(CSSCI收录)
〔周氏兄弟研究〕
28. 《“国民”的隐现:沦陷后期周作人的反启蒙姿态》,《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第112-119页。(CSSCI收录;《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16年第6期全文转载;《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第6期转载)
29. 《思想战中的政治性“拟态”:周作人事伪时期的官样文章》,《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年第1期,第97-110页。(CSSCI收录)
30. 《制造“敌人之敌”:周作人〈中国的思想问题〉的反面文章及预设读者》,《文艺争鸣》2015年第3期,第132-139页。(CSSCI收录;《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15年第6期全文转载)
31. 《作为空名的儒家思想:周作人1940年代正经文章之再阐释》,《中国现代文学论丛》第8卷第2期,第189-202页。
32. 《动机的修辞:周作人落水前夕的打油诗》,《鲁迅研究月刊》2013年第1期,第21-33页。(CSSCI收录)
33. 《见诸言议的周作人事件》《鲁迅研究月刊》2012年第11期,第50-59页。(CSSCI收录;《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3年第4期全文转载)
34. 《知堂表彰禹稷臆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第1期,第185-200页。(CSSCI收录)
35. 《试论〈域外小说集〉的文章性——由周作人的“翻译文体观”谈起》,《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第54-61页。
36. 《周作人与傅斯年的交恶》,《读书》2014年第10期,第108-116页。(CSSCI收录)
37. 《沦陷下的顾随与周作人》,《读书》2015年第8期,第114-124页。(CSSCI收录)
38. 《书房一角:周作人阅读史初探》,《现代中文学刊》2018年第6期,第69-76页。(CSSCI收录)
39. 《从小品文到“新俳文”:一场流产的文学运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8年第7期,第123-144页。(CSSCI收录)
40. 《“偶然的片刻优游”:周作人小品文导读》,《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通识》,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
41. 《伤逝:起死的衍义——鲁迅的“自悼”与亲者的“纪念”》,《鲁迅研究月刊》2006年第8期,第17-31页。(CSSCI收录;《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12期全文转载)
42. 《陈寅恪〈论再生缘〉之文体无意识:一种症候式阅读》,《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CSSCI收录)
43. 《“虚文”与“实学”之间:晚清改试策论的多重困境(1895-1905)》,《文艺争鸣》2016年第7期。(CSSCI收录)
44. 《梁启超对于“善变”的解释》,《云梦学刊》2008年第5期,第10-18页。
45. 《清季汪精卫谋刺摄政王案始末》,《晚清北京的文化空间》,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第247-263页。
46. 《“用众不如用独”——赵园与九十年代学术转型》,《文艺争鸣》2023年第1期,第52-57页。(CSSCI收录)
47. 《自我技术:近现代日记的隐含读者及分类》,《文艺争鸣》2023年第8期,第49-57页。(CSSCI收录)
(四)学术评论
48. 《面向未来的历史建构:〈国学沉浮〉导读》,《文艺争鸣》2021年第7期,第128-129页。(CSSCI收录)
49. 《“述学文体”的远观与细剖》,《南方文坛》2021年第2期,第122-126页。(CSSCI收录)
50. 《“名教”的古层与伪形》,《探索与争鸣》2020年第3期,第170-171页。(CSSCI收录)
51. 《以图“演”史的可能与限度》,《博览群书》2019年第3期,第126-127页。
52. 《绣花针与狼牙棒》,《文艺争鸣》2018年第9期,第64-66页。(CSSCI收录)
53. 《“游戏的人”:赵元任之于当代学术的意义》,《读书》2022年第10期。(CSSCI收录)
54. 《弥散性思想:一种模糊史学》,《读书》2018年第4期,第75-83页。(CSSCI收录)
“Intellection as a Way of Living: Rethinking Modern Chinese Intellectual History, ”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12:2, 303-305, 24 Jan 2019.
55. 《“黑暗涧谷”上造塔》,《读书》2016年第10期,第101-107页。(CSSCI收录)
56. 《“一说便俗”别解》,《读书》2015年第6期,第59页。
57. 《俞平伯“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解》,《读书》2015年第5期,第63-65页。
58. 《打通历史的关节(1937-1952)》,《文学评论》2014年第4期,第219-221页。(CSSCI收录)
59. 《被告席的比喻:读木山英雄〈北京苦住庵记〉书后》,《中国图书评论》2013年第7期,第41-44页;《书城》2013年第7期,第80-83页。
60. 《“文学”的立场与总体性的建构》,《教育学报》2010年第4期,第119 -123页。
61. 《难以逾越的地平线——评〈浮出历史地表〉》,《现代中国》2007年第8辑,第283-287页。
62. 《朦胧诗的谱系与文学史写作》,《现代中国》2006年第7辑,第302-305页。
63. 《三代师生读城记:“接地气”的都市研究》,《北京青年报》2020年8月9日。
64. 《知堂集外文的成因与读法》,《上海书评》2020年4月16日。
65. 《疫情下的文学课堂》,《北京头条》2020年3月6日。(音频节目收入“三联中读”)
66. 《哀时竟止钩沉史:重读周策纵》,《上海书评》2019年11月23日。
67. 《战争与图像:华北交通写真档案》,《东方历史评论》2019年2月27日。
68. 《“虽复轻采毛发,深极骨髓”:读张文江〈史记太史公自序讲记〉》,《北京青年报》2019年1月25日。
69. 《历史的转调与滑音:赵元任在1919》,《文汇学人》2019年1月4日。(《中华文学选刊》2020年第9期转载)
70. 《木山英雄的游离与独在》,《上海书评》2016年11月6日。
71. 《见诸言议的周作人“落水”事件》,《上海书评》2016年7月10日。
72. 《北平沦陷时期的“活页史”》,《北京青年报·星期学术》2016年7月8日。
73. 《大学转轨需制动装置而非加速器》,《文汇报·文艺百家》2016年6月2日。
74. 《傅增湘与“蓬山话旧”》,《北京青年报·星期学术》2016年1月12日。
75. 《“去道德化”的陷阱:评卜正民〈秩序的沦陷〉》,《上海书评》2016年1月3日。
76. 《明清之际士人生活的无声之声》,《上海书评》2015年11月22日。
77. 《七七事变后吴宓的角色困扰》,《澎湃新闻·私家历史》2015年7月9日。
78. 《北平沦陷的瞬间:从“水平轴”的视野》,《北京青年报·星期学术》2015年7月8日。
79. 《民国学术圈的“里子”》,《上海书评》2015年4月19日。
80. 《汪精卫刺杀载沣 真的不在银锭桥》,《北京青年报·星期学术》2015年3月17日。
81. 《瞿兑之:1940年代掌故学何以勃兴》,《澎湃新闻·私家历史》2015年1月29日。
82. 《沦为“孤岛”后燕京大学的校园氛围》,《北京青年报·星期学术》2015年1月27日。
83. 《声音的风景:北平“笼城”前后》,《北京青年报·星期学术》2014年4月4日。
科研项目
1. 2022年9月至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五四文学革命与阅读文化的嬗变研究(1917-1937)”(项目批准号:22BZW200),项目负责人。
2. 2014年7月至2019年12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沦陷北平的文化地层(1937-1945)” (项目批准号:14YJC751047),项目负责人。
3. 2014年9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抗战时期北京的都市文化空间”(项目编号:14WYC060),项目负责人。
教授课程
1. 中国现代文学,本科生必修课。
2. 现代文学中的北京,本科生选修课。
3. 中国近代文学与社会,本科生选修课。
4. 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研究生必修课。
5. 现代中国的思想与人物,研究生选修课。
6. 大学国文,全校通识核心课。
7. 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导读,全校通识核心课。
获奖情况
1. 2022年,专著《另起的新文化运动》获第十七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
2. 2010年,获教育部首届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
3. 2013年,博士论文《北平沦陷时期读书人的伦理境遇与修辞策略》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4. 2015年,论文《隐微修辞——北平沦陷时期文人学者的表达策略》获2014年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优秀论文奖。
5. 2016年,论文《易代同时与遗民拟态——北平沦陷时期知识人的伦理境遇》获第五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
6. 2015-2018年度,首都师范大学“青年燕京学者培育对象”。
7. 2019-2022年度,首都师范大学“青年燕京学者培育对象”。
8. 2020年度,首都师范大学青年标兵。
9. 2021年度,首都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