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作艳,北京大学中文系长聘副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7年至200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期间作为联合培养博士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访学一年。2009年8月至2021年5月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21年6月入职北京大学中文系。主要研究领域为词汇语义、句法语义。
主持课题
2019,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基于构式形态学的汉语词法研究” (在研)
2010,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汉语句法语义接口研究”(结项优秀)
2015,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汉语名词语义-语法双向互动关系研究”(免鉴定)
2015,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汉语新词语的存现与隐退研究”(结项优秀)
2013,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结项)
专著
宋作艳,2015,《生成词库理论与汉语事件强迫现象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荣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青年成果奖,2016年荣获第十八届中国社会科学院吕叔湘语言学奖一等奖)
编著
宋作艳、黄居仁主编,2018,《生成词库理论与汉语研究》(论文集),商务印书馆。
教材
2017,《语言学引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二章、第六章)
2014,《大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七单元)
2017-2019,新京版中学语文教材及读本,北京出版社。(第八册副主编)
论文
1.宋作艳,基于构式理论与物性结构的动名定中复合词研究——从动词视角到名词视角,《世界汉语教学》,2022,第1期。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22年第5期全文转载。
2.宋作艳,构式词法的特点及其对汉语词法研究的启示——以菜名的命名模式为例,《语言教学与研究》,2022,第2期。
3.宋作艳,构式词法下的规则组合,载《理论照亮材料》,云南大学出版社,2021年。
4.宋作艳、孙傲,从物性结构看“处所+N”复合词的词义与释义,《中文信息学报》,2020,第1期。
5.宋作艳,词语竞争与更替:从“残废”到“残疾”“残障”,《对外汉语研究》2019,第2期。
6.宋作艳,从百度指数看新词语的热度变化,《语言学论丛》第五十九辑,商务印书馆,2019年。
7.宋作艳,从词汇构式化看A1A2A3的词汇化与词法化,《世界汉语教学》,2019,第2期。
8.宋作艳,现代汉语同义词的竞争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语言文字应用》,2019,第1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19年第6期全文转载。
9.宋作艳,名词转动词的语义基础——从动词视角到名词视角,《中国语文》,2018,第3期。 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9期全文转载。入选《汉语言学新视界2020》,学林出版社,2020。
10.宋作艳,压制现象研究:关键问题与最新趋势,《语言研究集刊》,2018,第3期。
11.宋作艳,词语模的变化与社会变迁,《中国语言学报》,2018,第18期。
12.关越、宋作艳,“X中的X”及相关构式比较研究,《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九)》,商务印书馆,2018。
13.宋作艳,从语言关联看生成词库理论的认知取向,《北京大学学报》,2017,第2期。
14.赵青青、宋作艳,现代汉语隐喻式双音节名名复合词研究——基于生成词库理论,《中文信息学报》,2017,第2期。
15.宋作艳,功用义对名词词义与构词的影响,《中国语文》,2016,第1期。 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16年第5期全文转载。
16.宋作艳,从构式强迫看新“各种”,《语言教学与研究》,2016,第1期。
17.张念歆、宋作艳,汉语形名复合词的语义建构:基于生成词库与概念整合理论,《中文信息学报》,2015,第6期。
18.宋作艳、赵青青、亢世勇,汉语复合名词语义信息标注词库:基于生成词库理论,《中文信息学报》,2015,第3期。
19.Hu, Jinsha & Song, Zuoyan. On the Lexicographical Definitions of Tool Nou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Qualia Struct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Knowledge and Language Processing 2015:6.3.
20.宋作艳,定中复合名词中的构式强迫,《世界汉语教学》,2014,第4期。
21.宋作艳,汉英事件强迫之比较研究,Language and linguistics(《语言暨语言学》),2014,第2 期,199-229。
22.宋作艳,也谈与“的”字结构有关的谓词隐含,《汉语学习》,2014,第1期,20-28。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14年第8期全文转载。
23.宋作艳,逻辑转喻、事件强迫与名词动用,《语言科学》,2013,第2期,117-129。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13年第7期全文转载。
24.Song, Zuoyan and Likun Qiu. 2013. Qulia relations in Chinese nominal compounds containing verbal element (NCCV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Knowledge and Language Processing, vol4, no.1.
25.Song, Zuoyan. 2012. Event Coercion of Mandarin Chinese Temporal Connective hou ‘after’, Proceedings of 26th Pacific Asia Conference on Language,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 Published by Faculty of Computer Science, Universitas Indonesia.
26.宋作艳,当“矮穷挫”遇上“高富帅”,《语文建设》,2012,第7期。
27.宋作艳,轻动词、事件与汉语中的宾语强迫,《中国语文》,2011,第3期。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11年第9期全文转载。
28.宋作艳,逻辑转喻的半能产性与多种解释,《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第3期。
29.宋作艳,生成词库理论的最新发展,《语言学论丛》,第44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
30.宋作艳,类词缀与事件强迫,《世界汉语教学》,2010,第4期。
31.Song, Zuoyan and Hongyin Tao.2009. A unified account of causal clause sequences in Mandarin Chinese and its implications. Studies in Language V.33.1.
32.宋作艳、陶红印,汉英因果复句顺序的话语分析与比较研究,《汉语学报》,33.2008,第4期。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09年第4期全文转载。2018年荣获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首届“英华学术奖”三等奖。
34.宋作艳,字本位理论研究综述,载杨自俭主编《字本位理论与应用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
35.宋作艳,字族化与汉语未登录词的自动提取,《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第2期。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07年第7期全文转载。
36.宋作艳等,语言学理论研究综述,《中国语言学年鉴1999-2003》,中国社会科学院,2006。
37.宋作艳,字化与现代汉语词汇的生成途径,《语言学论丛》,2006,第32辑。
38.宋作艳,控制“一”变调的相关因素分析,《汉语学习》,2005,第1期。
39.宋作艳,字化和汉语限定关系字组的编码机制,《世界汉语教学》,2003,第4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4年第6期全文转载。
40.宋作艳,述宾式二字组的分类研究,载温儒敏主编《中文学科论文写作训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1.吴云芳、穗志芳、邱立坤、宋作艳、胡俊锋,《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部件描述》,《语言文字应用》,2003,第 4期。
42.陈保亚、宋作艳等,网络文本中的词汇自动识别,《科学中国人》,2003,第11期。
43.宋作艳等,中国语言学,《北京市社会科学年鉴》(2003-2016),北京出版社。
译文与书评
1.宋作艳,2011,汉语抽象动词存现句的历史发展及其主观化过程(译文),收入吴福祥主编《汉语主观性与主观化研究》,商务印书馆。原文Tao Hongyin(陶红印). Subjectifi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Verb Existential/Presentative Constructions,载于《语言暨语言学》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2007年8.2期。
2.Song,Zuoyan. Fang Mei [方梅](2018)《浮现语法:基于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研究》. [Emergent grammar: Studies based on spoken and written Chinese] . Chinese Language and Discourse, 2020, 11(1):150-155.
3.Song, Zuoyan. 2014. Dictionary of Hong Kong Community Words, Chinese Language and Discourse 5.2. (田小琳教授《香港社区词研究》,商务印书馆,2009年)
4.宋作艳,现代汉语词法研究的新视角,《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第309期。(王洪君教授《基于单字的现代汉语词法研究》,商务印书馆,2011年)
开设课程
认知语言学入门
语言学研究方法论
当代语言学
汉语语言学理论问题
获奖
2020,《生成词库理论与汉语事件强迫现象研究》荣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青年成果奖
2016,《生成词库理论与汉语事件强迫现象研究》荣获第十八届中国社会科学院吕叔湘语言学奖一等奖
2018,《汉英因果复句顺序的话语分析与比较研究》荣获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首届“英华学术奖”三等奖
2016,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奖学金优秀文科成果奖二等奖
2013,入选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
2013、2014,京师英才一等奖
2012-2018,北京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教学奖、优秀辅导员、优秀本科生导师、优秀教育实习工作者等
管理与学术服务工作
2021—《语言学论丛》编辑部编辑
2014-2021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所副所长
2016-2018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助理
2018-2021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语言学刊物审稿专家、语言学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当代汉语学习词典》学术指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