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赵天舒,1992年生人。北京大学法语学士、汉语言文学学士(双学位),巴黎索邦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巴黎第十大学美学博士,清华大学中文系“水木”博士后。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助理教授。
研究方向
西方文论与法国理论
联系方式
办公室:北京大学中文系平01
邮箱:hippofis@163.com
学术发表或出版
【专著】
Le Possible de l’impossible : la question de l’expérience-limite chez Georges Bataille, Paris : L’Harmattan, 2024.
【译著】
1.《人与神圣》(法译汉),[法]罗杰·卡约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4年。
2.《奥斯维辛之后:阿多诺论笔选》(英译汉),[德]特奥多尔·W·阿多诺,与赵勇合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
3.《天空之蓝》(法译汉),[法]乔治·巴塔耶,拜德雅|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
【学术论文】
1.《图像的“使用价值”——谈巴塔耶对一张历史照片的“使用”》,《文艺研究》2024年第12期。
2.《极限、死亡与言说:浅论巴塔耶与布朗肖的“经验”》,《文学评论》2024年第6期。
3.《文学的“死”与“作”:论巴塔耶的“至尊性”》,《人文新视野》2024年第1期。
4.《从“无用的否定性”之悖论到“神圣”之不可能性——以巴塔耶思想中的“献祭”理论为例》,《法国哲学研究》2023年(总第五辑)。
5.《理性的整合与超越——论本雅明与巴塔耶的“经验”》,《文学评论》2022年第2期;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22年第8期。
6.《从文学的介入之用到文学的无用之用:试论巴塔耶的文学观》,《文艺理论研究》2021年第4期。
7.《一条通向神圣的僭越之路——试论乔治•巴塔耶的〈天空之蓝〉》,《文艺研究》2019年第1期。
8.《西方文论关键词:介入文学》,《外国文学》2018年第5期;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19年第1期。
【译文】
1.《现代性的谱系——本雅明〈德意志悲悼剧的起源〉中的历史、神话与寄喻(下)》(英译汉),[美]塞缪尔·韦伯,《江西社会科学》2024年第1期。
2.《现代性的谱系——本雅明〈德意志悲悼剧的起源〉中的历史、神话与寄喻(上)》(英译汉),[美]塞缪尔·韦伯,《江西社会科学》2023年第12期。
3.《“诗句无法被阐释”:阿尔托与精神分析和哲学的相遇——拉康对阿尔托的(非)阅读》(法译汉),[法]雅克布·罗格辛斯基,《上海文化》2023年第7期。
4.《启蒙:西方世界的宏大叙事——以康德、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布朗肖为例》(法译汉),[法]阿兰·米隆,《广州大学学报》2020年第6期。
5.《西方哲学的“非连续性”传统:以布朗肖为中心——阿兰·米隆教授访谈》(法译汉),[法]阿兰·米隆,赵勇,《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0年第1期。
6.《独异问题导论——兼致中国听众》(英译汉),[美]塞缪尔·韦伯,《文化与诗学》,201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