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发布2025年3月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结项情况,我系教师李宗焜主持的“《甲骨文字编》修订与增补”、宋亚云主持的“古汉语语义类推现象及相关问题研究”和宋作艳主持的“基于构式形态学的汉语词法研究”顺利通过结项鉴定,并获评“优秀”。
《甲骨文字编》修订与增补
负责人:李宗焜 古文字学教研室教授

李宗焜
课题简介:本课题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本课题以《甲骨文字编》为基础,全面修订、改善其错误与缺失,并增补新的材料及最新研究成果。修订的内容主要包括:(1)字形摹写的精确性,有些原来摹写的字形不够精确,由于新材料更清晰,或者认知的改变,重新做了更精确的摹写。(2)有些标字号的单字,其实是误认,它经正确释读后,其实是已有之字的误认,应该删除。(3)片号的错误。(4)有些字的信息并没有错误,但放的位置不很恰当,做了相应的一些调整,让字形相近或相关的,尽可能排在一起。本项目收集并研究吸收了迄今为止全部的甲骨材料,包括公家收藏、私人收藏已出版者,甚至还有尚未出版的公私材料,竭尽所能地修订了所有已发现的错误,并充分吸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完成《甲骨文字编》的增订本。
本课题成果突出特色主要包括:(1)手工摹写。清楚显示拓片上的文字,给读者清楚可读的字形作参考。(2)自然分类法。应古文字的特殊构形创立的部首,科学组织古文字归类,有效地解决了《甲骨文编》附录里“一字难求”的痛苦。(3)按时代排比文字。本书采用分期分类的做法,按字体风格、时代先后,科学系统地排列,读者可以一目了然字体的风格特征及演变之迹。(4)包括部首、笔画、注音、拼音、电子检索等多元检索方式。
本课题完成新出各种甲骨着录新见文字的考订及异体的收录,完成《甲骨文字编》全部的增补和修订工作。《甲骨文字编》是迄今为止收录甲骨文最全面的甲骨文字工具书,使用科学的方法,系统而有效地编纂甲骨文字,资料全面而准确,使用方便,是古文字学者、艺术爱好者、社会人士等均可使用的工具书。该书精确摹写、出处明确,对于甲骨资料库采择甲骨文字有重要的用处,构成甲骨资料库的重要根基。
古汉语语义类推现象及相关问题研究
负责人:宋亚云 古代汉语教研室长聘副教授

宋亚云
课题简介:近四十年来,古汉语词义演变的研究已经实现了从纵向的引申研究向横向的相互作用的兼顾,学者们开始关注相关语词在词义演变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宋亚云(2005)归纳了有十余种提法,并分为两大类:聚合同化说和组合同化说。在这十余种提法之后还有关于各种类推对词义演变的影响的论著。本课题依次详述以“相因生义”说、“平行引申”说为代表的“聚合同化”说、“组合同化”说等各种主要理论观点及其发展,兼论各主要观点之间互相对立和补充之处,以期对相关理论形成全面的认识,对词义衍生的途径加以分析;其次另立一块“语义类推研究”作为补充说明,综述关于此类问题的其他相关研究以及对语义类推内在动因和基础的研究,以期全面分析语义类推研究在古汉语词义衍生中的重要作用,为词义训诂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1.结合现代语言学例论,对传统训诂学方法进行了有益补充;2.传统训诂著作中存在大量与语义类推、组合同化、平行引申有关的研究材料,本课题对这些材料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3.对不同语言的跨域词义演变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4.对既往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和完善:(1)引申和同化的区别问题;(2)例证和定义不匹配的问题;(3)解释的主观性问题。
研究报告重点探讨了语法化和语义类推、实词内部词义演变和语义类推、“相因生义”和语义类推;又以类比推理作为切入点,分析《广雅疏证》中的类聚释义例证,总结《疏证》在类聚释义中得失情况,发现《疏证》类聚释义的尝试和类比推理不谋而合,通过考察《疏证》中相关的训释过程,发现词义发展中本身存在类比推理机制,其主要作用就是规约词义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联系的词在历时词义发展上呈现平行序列。
本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语义类推与古汉语词义演变》(宋亚云、母尚帆),发表在吴福祥等主编《语法化与语法研究》(十一),页282-310,商务印书馆,2023年。本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多次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报告研究成果,在学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了古汉语语义类推的相关研究。
基于构式形态学的汉语词法研究
负责人:宋作艳 语言学教研室长聘副教授

宋作艳
课题简介:该成果旨在基于构式理论对汉语词法进行系统的研究,核心目标是为汉语词法研究提供新思路,解释以往研究中有争议的问题和难题,进而探索汉语构式词法理论。成果包括12篇论文,概括了汉语复合词构词、类词缀构词和重叠构词中的多种词法构式,并区分了不同层级的次构式,建立了构式层级体系。研究基于大量语料和统计分析,坚持理论与事实紧密结合。
该成果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基于表层进行概括,立足整体进行还原”。一方面,成果从构式视角对有争议的问题和难题做出了解释。比如,进一步证明汉语不存在“逆序定中”复合词;证明定中复合词应该坚持名词视角分析;证明N1VN2式复合词已构式化为三分的词法构式,可以整体生成新词语;根据构式标准重新区分了领属复合词与属性复合词,使之界限更清晰。另一方面,成果加强了构式词法理论的方法论建设。比如,确定了构式词法研究的基本范式;提炼了识别构式的三个条件;提出了“立足整体进行还原”的具体方法;证明了词法构式是单层多分模式,并提出了确定构式成分配置的三个方法;将构式理论与物性结构理论紧密结合。
成果中多篇论文已在《中国语文》《世界汉语教学》等语言学专业核心刊物发表,被广泛引用,其中1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成果可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也有助于词典编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