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文系举办第二届董洪利教授纪念学术奖
颁奖典礼暨论文报告会
2023年2月25日,由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办的第二届董洪利教授纪念学术奖颁奖典礼暨论文报告会在人文学苑3号楼205会议室举行。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杜晓勤、副主任程苏东,中文系教师杨海峥教授、卢伟副研究员、李成晴副教授、李林芳助理教授,中文系博士后沈相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院长李洪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马昕编审,奖项捐赠人北京网事纵横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向农女士,以及中文系学生30余人参加会议,中文系副主任程苏东主持会议。
系主任杜晓勤老师首先缅怀了董洪利教授,表示举办这次研讨会是对董教授最好的致敬。接着,他着重强调了古典文献学专业在中文系学科群中的地位。古文献专业作为古典学平台的重要支柱,其研究是学术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也是中文系的立系之基;董洪利教授纪念学术奖的设立对促进专业人才培养、提升国内外影响力都至关重要。最后,杜老师对奖项捐资人向农女士、评奖委员会老师及与会同学致谢,希望大家能将良好的学术机制继续坚持下去,并不断发扬光大。
董洪利教授纪念学术奖的发起人、捐资人、专业前辈向农女士表示,古文献学后学辈出、学术日益精进,这是董教授最希望看到的;古文献学专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是对董教授最好的纪念。她还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谈到,曾经的古文献学专业学习经历使人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习惯,其助益不仅体现在学术上,更在各个方面促进学习者、研究者不断成长。
接下来,杨海峥教授宣读了第二届董洪利教授纪念学术奖的获奖名单。本届董洪利教授纪念学术奖共收到投稿作品17件。经校内外专家组成的评奖委员会的评审,最终1名研究生荣获一等奖;2名研究生荣获二等奖;3名研究生荣获三等奖;2名研究生荣获优秀奖。
颁奖仪式后,评审专家代表、系友李洪波教授致辞,认为董洪利教授纪念学术奖是一个良好的契机,有助于重温、传承北大古文献专业的优良传统。作为全国最早设立的古文献专业,其特色十分鲜明。首先可以用“严谨专精”四字形容,老一辈学者如安平秋、孙钦善、倪其心等先生,都为学术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学生们能很好地体会到这种学术特质。其次是“百花齐放”,古文献专业有开放包容的传统,对于学生的各种选题,老师都给予热情的指导。古文献专业的良好传统是薪火相承的。
评审专家代表、《文学遗产》编辑部马昕编审表示,此次以系友和学长的身份参与此次会议,见到古文献专业同学们朝气蓬勃的状态,感到非常欣慰。在董洪利教授身上,体现出了古典文献学专业的优良传统,即开放、包容、多元;其学术知识与人格持守至今都不断滋养着后学,令人感念。第二届获奖成果较去年更强,说明奖项的设置对于促进学术进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专业教师代表卢伟老师向各位获奖同学表示了祝贺,并对他们的学术成果给出了高度赞扬。他回忆起与董洪利教授相处的点点滴滴,认为正是董教授温柔敦厚的品行和精深扎实的学养,让我们聚在一起,共同对他致以怀念与敬仰。他表示,北京大学古文献学是国内创立最早、实力最强的古文献学专业,鼓励同学们要热爱这个专业,扎根这个专业,共同推动古文献事业的不断进步。
最后,一等奖获得者吴雪菡代表获奖同学致辞,表示自己对于设立奖项的初心以及青年学生所肩负的学术使命有了更加鲜明的认识。学生的进步离不开各位老师的殷殷教诲,董洪利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也在无形中激励和鞭策着后学;自己将继续努力奋进,争取取得更加重要的学术成果,为传播传统文化略尽绵薄之力。
颁奖典礼圆满结束,进入到董洪利教授纪念学术奖学术研讨会的环节。一天的研讨会热烈而成功。
附获奖名单:
【一等奖】
吴雪菡(中国古典文献学2022级博士生)
成果题目:南宋高宗御书《孝经》刻石考论
【二等奖】
张亿(中国古典文献学2018级博士生)
论文题目:《尚书》旧疏再考
陈腾(中国古典文献学2020级博士生)
论文题目:乾隆中叶的士人游宦、书籍流通与朴学传播——由李文藻《行笈书目》切入
【三等奖】
丰子翔(中国古典文献学2020级博士生)
论文题目:《庄子疏》单疏形态与注疏合编探微
顾思程(中国古典文献学2020级博士生)
论文题目:北宋徽宗朝的明堂制度与仪式运作
于涵煦(中国古典文献学2021级硕士生)
论文题目:《纬略》资料来源和引用情况初探
【优秀奖】
赵之劼(中国古典文献学2021博士生)
论文题目:再论“新诗冠宇宙”之意涵——兼及李峤《杂咏》与歌行的流传与接受
黄汉(中国古典文献学2022级博士生)
论文题目:姚鼐诗文集刻印流传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