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5日至27日,“中国语言文学全球博士生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在12月27日当晚的“论坛之夜”上,举办了第二届杨晦学术奖颁奖典礼。
杨晦先生的哲嗣、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荣休教授杨铸致辞;中文系学术委员会主任、现代思想与文学研究平台主任吴晓东代表评审委员会表达了对奖项捐赠人、系友黄怒波,以及担任两轮匿名评审的教师李杨、张辉、王娟、王丽丽、秦立彦、张丽华、袁一丹、路杨、胡琦、程梦稷等的感谢,并宣读了获奖名单及颁奖词;博士生郑芩代表获奖同学发表感言。
奖项捐赠人、北京中坤投资集团创始人、中文系1976级系友黄怒波,杨晦学术奖评审委员会主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张辉,《北京大学学报》编审郑园,现代文学教研室长聘副教授李国华等给获奖同学颁发了获奖证书。

师生合影

杨铸、吴晓东、郑芩发言
附:第二届杨晦学术奖获奖名单及授奖词
一等奖
冯淑娴
论文题目:《汉字的牢笼 黄锦树的诗学问题与小说实验》
冯淑娴的论文《汉字的牢笼:黄锦树的诗学问题与小说实验》是一篇细腻、深微、进入“现场”的优秀论文:不仅经由“方言赋形”的跨语际实践,深入马华文学的“声音现场”,亦以极富创意的形-文对读,重构起一个腠理错画的“造字现场”。论文以世界文学的眼光,透视了汉语汉字在现代性语境下的多重困境与生命力,对当代华语文学和文学理论研究皆深有启发。

张辉为一等奖获奖者冯淑娴颁奖
二等奖
陈 威
论文题目:《“神话现实主义”——论布朗肖的<至高者>中隐匿的俄瑞斯忒斯神话叙事》
在陈威的《“神话现实主义”——论布朗肖的〈至高者〉中隐匿的俄瑞斯忒斯神话叙事》一文中,作者一反前人成说,精彩地展示了小说家如何在文本中浓缩入四十年代一系列重要政治思想事件,犹如一位经验老到的电影放映员,用思辨之光激活了文学作品的批判理论潜能,也使文字仿佛是放映机投射出的光束,穿过种种晦暗而照见思想与社会深处的真相。
郑 芩
论文题目:《体一分殊:陈靖姑叙事文本的系统分类与特征》
郑芩的文章《体一分殊:陈靖姑叙事文本的系统分类与特征》通过勾勒陈靖姑的文本史料全景,明确区分出陈靖姑叙事的不同系统及其语境脉络,从而为陈靖姑信仰及其民间文艺的研究领域,提供了清晰的参照系,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陈靖姑信仰和其在民间流传的复杂性。作者通过设置一定的参数标准,区别出一套具有层次的叙事体系,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可行的路径。
徐梓贤
论文题目:《“混合生活”的典范——莫尔<乌托邦>的一个思想史线索》
徐梓贤的论文《“混合生活”的典范——莫尔<乌托邦>的一个思想史线索》,基于古希腊以来“积极生活”与“沉思生活”的论争传统,考察《乌托邦》上卷关于哲人是否应出世的论辩与下卷乌托邦叙事间的关系,认为“混合生活”是莫尔对此命题给出的答案。论文调用大量拉丁语和英语的一手材料,富于洞见。

黄怒波为二等奖获奖者陈威、郑芩、徐梓贤颁奖
三等奖
张明慧
论文题目:《主体如何达成情感理解——生活与时代的<留情>之声》
张明慧的论文《主体如何达成情感理解——生活与时代的〈留情〉之声》以张爱玲写于上海沦陷末期的小说《留情》为研究对象。作者长于文本解读,巧妙运用了罗兰·巴特的“刺点”理论。论文指出张爱玲在时代转折中面对舆论压力,借助小说人物而在千疮百孔的日常生活中达成和解,生成“留情”这一低回的历史姿态与情感结构。
毛馨儿
论文题目:《缔结共同体:社会主义电影中的寻亲叙事》
毛馨儿的论文《缔结共同体:社会主义电影中的寻亲叙事》聚焦“十七年”电影中以“寻亲”为核心的叙事机制,发掘其内在的伦理依托与文化想象,既对影片叙事构造中的时代症候有所洞悉,又尝试深入新政治建立之初的社会经验与制度性因素,社会主义文化政治语境下的伦理、情感、主体等问题的复杂性,也由此得到了充分而立体的阐发。
姜 岩
论文题目:《重访1933:“整理国剧”与中国现代戏曲史学的革新》
姜岩的论文《重访1933:“整理国剧”与中国现代戏曲史学的革新》以齐如山、徐慕云、王泊生为例,勾稽大量报刊材料,从戏曲发生原理、通史写作、新歌剧理论建构三方面,探讨1930年代“整理国剧”运动的多重面向,对重写中国现代戏曲史提出自己的理论思考。论文体现出作者在戏曲研究领域较为深厚的学术积累。
陈凯迪
论文题目:《中国留美学生“胡适”的形塑——以美国报刊对胡适留美时期的报道为中心》
陈凯迪的论文《中国留美学生“胡适“的形塑——以美国报刊对胡适留美时期的报道为中心》利用胡适留学日记稿本中的英文剪报,结合当时美国报刊的相关报道,考察胡适在留美学界的形象塑造过程。论文从社团交际、公开演说、报刊投稿等角度,较全面地呈现了胡适留美时期锚定“国人导师”的自我训练目标与政治参与意识。

郑园为三等奖获奖者张明慧、毛馨儿、姜岩、陈凯迪颁奖
优秀奖
贺天行
论文题目:《1948年北大五四周与青年的“苦闷”政治学》
程格格
论文题目:《作为叙事原型的“分享艰难”——重审“现实主义冲击波”及其余响》
佟皓田
论文题目:《重思观念史与比较文学的张力——以洛夫乔伊与韦勒克的“浪漫主义”为例》
周君柔
论文题目:《新世纪以来台湾“一九四九”回忆叙事的生成与落地》
胡晨晖
论文题目:《韩愈古文“抑遏蔽掩”说阐释史》
宋 喆
论文题目:《超越“个人化写作”——1990年代“女性文学”的知识谱系与历史经验》
刘馨遥
论文题目:《“外来人”如何再造地方?——以草明<原动力>为中心》

李国华为优秀奖获奖者贺天行、程格格、佟皓田、周君柔、胡晨晖、宋喆、刘馨遥颁奖
排版:邓思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