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更广阔的语言学天地——《语言学论丛》期刊创刊号发布会举行
发布时间: 2022-11-17
来源:北京大学中文系
2022年11月4日下午,由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言学论丛》编辑部主办的《语言学论丛》期刊创刊号发布会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1号楼集贤厅举行。37名与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语言学论丛》创刊的重要意义以及期刊出版的相关经验,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北京大学副校长孙庆伟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陆俭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江蓝生研究员、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余桂林、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马建钧、北京大学中文系党委书记贺桂梅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杜晓勤教授、《语言学论丛》副主编陈保亚教授和郭锐教授,以及学界和出版界代表等先后致辞。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程苏东主持会议。
《语言学论丛》期刊创刊号发布会与会代表合影
《语言学论丛》创刊于1957年,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编辑的不定期同人论集;2002年第26辑起,改由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承办,每年2辑,定期出版,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2021年,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北京大学创办《语言学论丛》期刊。
孙庆伟代表北京大学对《语言学论丛》以新的期刊身份正式出版表示衷心祝贺,并围绕北大语言学科的优异表现、推进北大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必要性等方面,对《语言学论丛》提出殷切期望。
孙庆伟致辞
陆俭明深情回顾了《语言学论丛》的创办历程——1957年,为响应中央“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中文系汉语专业的王力、魏建功、袁家骅、高名凯、周祖谟、朱德熙、林焘等老一辈学者共同发起创办了《语言学论丛》;几十年来,《语言学论丛》一直提倡和追求具体语言研究与理论探索相结合,汉语的本体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汉语的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标准语研究与方言研究相结合,汉语研究与少数民族语研究相结合,以此推动中国语言学的发展。陆俭明指出,在当今学术分科不断细化、学科之间融合交叉的大背景下,学术期刊是学界共建的学术平台,也是引领和推动学科创新发展、培养学术新人的助推器。陆俭明诚挚邀请国内外同仁将最新、最佳的研究成果在《语言学论丛》上发表。
陆俭明致辞
江蓝生指出,1952年创办的《中国语文》和1957年创办的《语言学论丛》,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办最早、历时最久的语言学杂志,为新中国的语言学事业斫榛莽、斩荆棘,作出了重要贡献;历史长久的学术期刊本身就是一部学术发展史,《中国语文》和《语言学论丛》得到前辈导师的指导和引领,同时这些导师又是作者队伍的主力阵容,令人感到光荣和骄傲。江蓝生还列举了自己喜欢读什么样的文章——(1)跟汉语史相关的文章;(2)有新材料的文章;(3)有“扣儿”、解“扣儿”的文章和商榷文章;(4)补白文章;(5)最喜欢看的,是既有理论背景又有新颖丰富的语言事实相佐证、能解决一类问题、逻辑严密而语言精炼的文章,即《语言学论丛》所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文章。江蓝生希望《语言学论丛》和《中国语文》携手前行,共同走在汉语研究前列。
江蓝生致辞
余桂林指出,《语言学论丛》的高质量,跟办刊者的高远学术追求、编委会的浓厚学术情怀等密不可分;自1963年第5辑起,商务印书馆一直是《语言学论丛》的坚定支持者,安排骨干力量担任责任编辑,用做辞典的精神编辑《语言学论丛》。
余桂林致辞
马建钧表达了对《语言学论丛》创刊的敬贺之意,点明学术期刊对大学发展的重要性,并表示北京大学出版社一定会全力做好服务工作。
马建钧致辞
贺桂梅代表北大中文系对《语言学论丛》期刊创刊号的发布表示热烈的祝贺,并指出,北大中文学科跻身世界一流学科,语言学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语言学论丛》的作用和影响尤为突出,中文系会继续为《语言学论丛》的工作给予全力的支持。
贺桂梅致辞
杜晓勤衷心感谢了学界及出版界同仁一直以来对《语言学论丛》办刊和转刊的关注和提携,并表示中文系愿意全力支持中国语言学科和《语言学论丛》的蓬勃发展。
杜晓勤致辞
陈保亚代表因故未出席的《语言学论丛》主编王洪君教授致辞。陈保亚回顾了《语言学论丛》是否转刊的慎重抉择的过程,对在座专家学者的行政支持和学术支持表达了真挚谢意。陈保亚将《语言学论丛》的办刊主旨概括为“学术独立、实证精神”,并形象地以“多年来只跳过一次两米五的人,最终却要输给一年多次跳两米的人”的比方深刻反思了当前学术评价的量化标准问题。
陈保亚致辞
在学界及出版界代表主题发言环节,与会代表畅所欲言,提出了诸多有益的建议。陈保亚、郭锐和宋亚云三位教授分别主持了三个阶段的发言和讨论。
《中国语文》主编张伯江研究员从两个方面集中探讨了高水平学术刊物的建设方向。一是语言学刊物如何体现时代性,即避免“碎片化”研究,给时代前沿的需求提供学理支持;二是如何让高水平学术期刊真正体现学术引领力,包括选题策划、学术评论、文章篇幅、青年作者、编委会设置、融媒体优势等方面的考量。
张伯江发言
《当代语言学》主编胡建华研究员讨论了《语言学论丛》转型为期刊后值得探索的办刊风格,例如双语文章的尝试、中文书评栏目的增设、商榷类评论类文章的发表、跨学科研究的视角等方面,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意见。
胡建华发言
《方言》主编沈明研究员阐述了在应对新世纪大量研究向方言进军时《方言》坚持的一贯立场以及方言研究的应用性。沈明着重强调,在量化评价标准下,具有品牌效应的期刊,要坚持自身特色与传统,可辅以高端论坛等形式,也需要重视作者队伍的老中青平衡性。
沈明发言
《民族语文》主编王锋研究员认为,《语言学论丛》多年的办刊经验具有启示性,中国语言学研究的成熟体系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王锋以《民族语文》为例,指出稿件来源、重复性研究、民族工作政策、细分领域审稿专家难以指定等方面对刊物发展的影响。
王锋发言
《世界汉语教学》主编张博教授肯定了《语言学论丛》对中国语言学发展的导向作用,积极评价了《语言学论丛》编辑部开放的学术胸怀、真诚无私帮助扶持兄弟刊物的作风。张博建议《语言学论丛》在设立稳定编务岗位、责任编辑轮值分工方面继续完善进步。
张博发言
《语言教学与研究》主编施春宏教授着重讨论了学术期刊如何形成学术共同体的问题,包括作者、编辑、审稿专家、读者之间,不同期刊之间以及不同学术群体之间的协调发展。同时,施春宏也提出要给年轻学者施展才能的舞台,将年轻人尽快纳入学术群体之中。
施春宏发言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主编王贵元教授勉励《语言学论丛》坚持全面反映语言学发展情况的特色,并提倡学术写作上的简练文风。王贵元对《语言学论丛》版面留白等问题也提出了有益建议。
王贵元发言
商务印书馆编审刘一玲老师作为《语言学论丛》第25至51辑的责任编辑,细数了15年审校工作中的重要节点,充分肯定了《语言学论丛》编辑部对稿件出版流程的高度重视。
刘一玲发言
北京大学出版社编审杜若明老师指明了责任编辑对出版物质量保证的重要性,因此他会跟《语言学论丛》编辑部一道坚守刊物质量,全心全意地将刊物做好。
《语言学研究》主编高一虹教授感谢了《语言学论丛》编辑部成员对《语言学研究》的支持,并从汉语界和外语界的学术交流互动方面提出了重要的建设性意见。
高一虹发言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副编审管琴老师回顾了北大中文系语言学科队伍在栏目建设和稿件评审方面的协助,并从审校流程、选题策划、作者队伍、理论创新等方面交流了看法。
管琴发言
北京大学图书馆数据服务中心主任张俊娥老师用丰富的图文资料,详尽介绍了《中文核心要目总览》评价项目的细则和过程。
张俊娥发言
《语言学论丛》原编辑龚英老师和现编辑崔蕊老师分享了自己对出版流程严格把关的诸多经验,并表达了对刊物继续精益求精的期望。
龚英发言
崔蕊发言
《语言学论丛》转刊总第1期责编宋作艳教授代表编辑部向与会代表对《语言学论丛》的支持协助表示感谢。
宋作艳发言
历经4小时的热烈讨论,《语言学论丛》期刊创刊号发布会取得圆满成功。本次发布会宣告了《语言学论丛》正式由辑刊转为期刊,具有重要意义。与会专家学者深情回顾了《语言学论丛》所走过的65年漫长历程,诚挚表达了对《语言学论丛》转为正式期刊的热烈祝贺和殷切期待,详尽介绍了宝贵的办刊经验,提供了很好的关于办刊的建设性意见,为办刊指引了正确道路和方向。这极大鼓舞了《语言学论丛》的办刊热情,也更加坚定了办刊信心。《语言学论丛》必将把握崭新机遇,继承优良传统,坚持办刊特色,贡献学术精品,迈向更广阔的语言学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