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受北京大学中文系邀请,哈佛大学东亚系伊维德教授来到北大人文学苑6号楼,以《元杂剧:版本与翻译》为题进行了精彩的演讲。讲座由中文系系主任陈跃红教授致开场辞,李简教授主持。伊维德教授以其渊博的学识、严谨的学术方法以及风趣幽默的言说方式赢得了师生们的阵阵掌声。
伊维德教授讲座的主题是元杂剧的版本问题。针对晚明臧懋循所编《元曲选》在元杂剧研究、版本校勘中的深远影响,伊维德教授指出不同的版本展示着元代杂剧流传的复杂面貌。《元刊杂剧三十种》可能针对的是听懂唱词有困难的人群,是研究元代杂剧首要的文本。元杂剧在明代宫廷的演出中,发生很多变异,《元曲选》的底本多来自宫廷,受到宫廷审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元曲选》将舞台艺术的元杂剧变为读本,反映晚明时代对元人杂剧的认知。而此前李开先的《改定元贤传奇》重视文学性与阅读性,表现出与宫廷之作法的不同。元代杂剧在明代经历宫廷、演员、文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众多的明刊本很难作为研究元代剧作家思想、元代社会的依据。
伊维德教授对元杂剧版本的研究成果成为其对元杂剧翻译工作的指导原则。伊维德教授介绍了西方译介中国戏曲的历史,从语言学研究到社会学研究再到文学研究的不同译介需求导致了译本之间的差异,而版本的选择则多采用《元曲选》。伊维德教授在元杂剧的翻译实践中尤为注重《元曲选》之前或与原作更为接近的本子,并力求展现不同时期元杂剧的面貌。最后,伊维德教授还就 “公案剧的译本”、“宫廷审查对民间戏曲演出是否产生影响”等问题与同学进行了深入交流。
?
嘉宾介绍:
伊维德(Wilt L. Idema),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历任荷兰莱顿大学文学院院长,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哈佛大学东亚系主任等学术职务。伊维德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帝国时代的中国白话文学、中国戏曲、元杂剧、中国文学史等,以英文、德文和中文发表多种研究专著和论文,并以母语荷兰语发表30多种中国文学的译著和研究著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