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5日,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和《中国作家》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中国作家北大行”系列演讲活动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举行,此次活动由中文系陈晓明教授主持,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蒋朗朗、《中国作家》副主编萧立军等作为特邀嘉宾出席报告会。
??? 天津作协主席蒋子龙凭借《乔厂长上任记》(1979年)等小说掀起了上个世纪改革文学的新篇章。“改革英雄”今犹在,年近古稀的蒋子龙以新中国60年文坛亲历者和见证人的身份,直击当下文坛时弊,就文学对当今时代的书写、知识精英和媒体时代的关系、作家的责任和良知以及文学如何应对现实等问题给北大师生带来一场精彩、睿智、幽默的演讲。
??? 蒋子龙认为当下处在一个“全民书写”的时代,文坛面对大众的开放度越来越高。文学已经分化为网络文学、影视文学和传统文学等不同的格局。网络文学冲击传统文学的概念,带来全新的文学语言,同时具有文字狂欢化的特征。网络文学数量庞大,但质量参差不齐,一少部分可以成为文学精品,另一些则是文学泡沫。对于影视作品,蒋子龙认为背后的文学支撑不可忽视。但文学改编为影视作品过程中总是存有败笔,影视既“利用文学”又“蔑视文学”和“糟蹋文学”,特别是对于经典的“侮辱”。蒋子龙指出现今很多作家的精力被影视改编腐蚀,为取悦影视而逐渐丧失其文学灵魂。蒋子龙认为传统文学是最能体现当今创作的水准,或者最能体现中国当今文学的品质,能代表中国文学希望的一批作家的创作。这批50岁上下的作家有相当的定力,经过30年的市场冲击,有了足够的自信和比较准确的定位,已经定住了魂,不再六神无主。
??? 谈及当下文学存在的问题,蒋子龙认为呈现鲜明的两大特色:一是社会的世俗文化强盛,精英文化贫弱,甚至精英文化向世俗文化献媚。中国渴盼能够为社会提供核心价值和文化理想的真正的精英文化,需要贾平凹、陈忠实、迟子建等为灵魂栖息而写作的作家,而不是完全为谋生而创作的世俗写作。二是全球化时代同质化的困境出现。面对这种局面,作家需要保持新鲜的感觉,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打破同质化。真正的作家不应有家,至少精神上不应有家,要去除各种“家”的束缚,行走在生活各个角落。作家还要发扬自己的个性,找到自我,沉着应对谩骂,善于对待冷漠,善于边缘化自己。蒋子龙认为现今是个咒骂的时代,辱骂就是力量,雷人就是智慧。中国作家要有足够的自信,不断发挥自己的优势,冷静对待世俗、金钱、权力等的诱惑,用自己的创作寻找灵魂的家园,赋予我们时代真正的文化品位。
??? 蒋子龙的演讲生动有趣,不时博得现场阵阵掌声。陈晓明教授在点评中认为蒋子龙的观点非常尖锐、鲜明,指出了中国文坛的现状和症结,所谈涉及的都是研究者关注的东西,非常有参考价值。尤其是提到的世俗和精英的关系、作家的责任、克服同质化时代以及媒体的霸权等问题发人深省。整个演讲让我们感受到一个作家深切的责任和良知以及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洞察。
??? 演讲结束后,现场进入了热烈的提问环节,蒋子龙与学生进行了良好的互动交流,同学们分享了作家创作的经验和蒋子龙对人生富有睿智的识见,并从中引发对文学与现实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