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7月至8月,“ 2009全国语言学暑期高级讲习班(CLSI-2009)”和“全国语言学青年博士生导师研修班”分别在京成功举办。讲习班和研修班的课程受到了全国语言学专业学生和青年教师的热烈欢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课程结束后,主办方向学员颁布了结业证书和研修证书。
??? 今年的“全国语言学暑期高级讲习班”列入了“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面向全国(含港澳台)招收语言学专业青年教师和博士研究生,旨在为语言学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提供前沿课程和学术交流平台。讲习班由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和北京语言大学联合主办,授课地点在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大学和商务印书馆为学员设立了奖学金。讲习班的报名人数超过700人,最终录取250人,举办规模和参与人数都创造了新的纪录。
??? 本期讲习班的课程从7月10号到8月10号共分为三段(每十天为一段,每段两门课程):第一段课程包括“汉语句法研究”(授课者:荷兰莱顿大学司马翎(Rint Sybesma)教授、北京大学沈阳教授)和“汉语形式语义研究”(授课者:香港城市大学潘海华教授、北京大学郭锐教授)。第二段课程包括“形式句法”(授课者:美国哈佛大学黄正德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胡建华研究员)和“认知-功能语法”(授课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沈家煊研究员、张伯江研究员和方梅研究员)。第三段课程包括“历史语法与语义”(授课者:台湾中研院语言学研究所魏培泉研究员、北京大学蒋绍愚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曹广顺研究员)、“语音学与音系学”(授课者:香港科技大学朱晓农教授、南开大学李兵教授)和“心理语言学(汉语的儿童语言获得与语言学理论)”(授课者:香港中文大学李行德教授)。本次讲习班的内容涵盖了从句法到语义,从共时到历时,从形式到功能等多个方面。来自海内外的知名学者教授分别在课堂上介绍了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他们不仅为学员带来了丰富的语言学前沿动态,还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与学员进行了良好的互动。
??? 本期讲习班除了每天六个课时的授课,还邀请崔希亮(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冯胜利(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黄居仁(台湾中研院语言学研究所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刘丹青(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陆俭明(北京大学教授)、、张洪明(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教授)、郑礼珊(荷兰莱顿大学教授)、郑张尚芳(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等在内的学者作了“语言学前沿”的专题学术讲座,进一步打开了学员的学术视野。
??? 由北京大学主办的“全国语言学青年博士生导师高级研修班”也于7月21日-30日在北京大学举办。此次研修班也属于“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旨在为全国语言学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提供交流的平台,这类研修班在全国属首次举办。研修班邀请了陆俭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蒋绍愚(北京大学中文系和国学研究院教授,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王宁(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黄正德(美国哈佛大学语言学系教授);沈家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戴庆厦(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何莫邪(挪威奥斯陆大学教授,著名汉学家)等七位国内外知名学者授课,介绍了各自在培养博士研究生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 此次研修班除了特别授课者三个课时的授课外,在形式上也另有突破。每位授课者都在授课之后利用半天时间与所有学员进行座谈,内容涉及学术问题的探讨,博士培养的方法,自身工作的疑问等等各个方面。座谈会就像一个思想的大熔炉,从老一辈治学者身上,青年教师不仅学到了为学的方法,更感受到了他们为师的态度和为人的品格。研修班最后一天,国家学位办的李军副主任以及语言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和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王仰麟副院长与研修班教师和学员进行了座谈。座谈会上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研修班令其受益良多,还对关于语言学学科建设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为语言学的学科发展提出了中肯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