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12月14日上午,由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北京大学中文系联合主办的“现实与文艺:2009·北京文艺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由北京市文联副秘书长张恬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担任主持,北京大学副校长张国有、北京市文联党组副书记索谦、中文系党委书记蒋朗朗与海内外四十余名学者专家齐聚一堂。除各大媒体外,还有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等各大高校学生共三百余名同学到场参加。
??? 索谦副书记首先在致辞中向与会嘉宾、专家学者与同学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与感谢,他在致辞中强调:在今天的现实剧变面前,重新提出文艺与现实的关系问题,对于我们理解文艺、理解现实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 张国有副校长在致辞中简略梳理了北大自“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光荣历史,他认为,即使在现实艰难的时刻,中国的文艺和北大都没有放弃过触碰现实、接近现实的努力,新世纪的文学更是秉承了一贯关注现实的传统。在此基础上,张国有副校长提出,未来的文艺方向更是需要贴近现实;文艺工作者们对现实的创造性思考,与北大精神中贯彻始终的知识的创造性反思传统更是相得益彰。
??? 本次文艺论坛分为五大单元,分别由北京大学中文系陈晓明、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孟繁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张柠、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蒋原伦以及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张志忠教授担任主持人,到会的专家学者在文学、哲学、电影、电视剧、音乐、舞蹈、戏曲、摄影、民间文艺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热烈而细致入微的讨论。
??? 专家首先肯定了文艺与现实之关系的复杂性,并从不同侧面对文艺重新书写现实表达了自己的殷切期望。北京大学中文系谢冕、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曾庆瑞等教授就近年来文艺对现实的疏离倾向提出看法,强调了文艺工作者的坚守与对现实本质的关怀态度的问题。张颐武对现实剧变格局下,“现实”与“想象”分别暴露出来的新面孔进行了发人深省的探讨。美国纽约大学东亚系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张旭东从本体论层面入手,在“现实一”、“现实二”、“现实三”的条分缕析中,将文学批评的当代性、文学批评的任务、文学批评与文学乃至现实之关系做了相当精彩的发言。北京大学中文系邵燕君与鲁迅文学院副院长施战军对关于文学的当代命题做具体的探讨,如底层文学及文学评价体系问题。中国社科院文学所陈福民则回溯性地将阐释现实的问题与我们自50、60年代形成的知识惯性相关联,提倡一种重建新知识谱系的可能性。其他学者如郜元宝、周晓风、李洁非、吴俊、张未民、肖鹰、谢玺璋等亦对现实、文学、想象、政治、现实主义等关键词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 在影视研究方面,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黄会林就将中国电影建立为“世界电影第三极”的问题做了阐述。北京大学中文系戴锦华引入文化研究视角,对电影中的吸血鬼现象的现代性起源、该现象与拉康理论及后冷战格局的关联性进行了饶有兴味的解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胡智锋、北京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亦就媒介时代影视剧创作与评价问题提出了看法。
??? 本次论坛涉及了文艺的诸多门类,如首都师范大学叶培贵、中央音乐学院黄旭东、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谢嘉兴、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傅谨、北京师大学文学院岳永逸、北京舞蹈学院许锐、中国美术馆陈履生、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吴文科分别就美育问题、当下音乐教育、戏剧的去现实化倾向、北京民间文学的传承现状、舞蹈对现实的独特身体反应和曲艺与现实的关系等问题,先后作了发言。
??? 论坛每个单元均安排了提问时间,到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对同仁的发言进行了积极的回应,同学们提问踊跃,专家们的精彩应答博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论坛在热烈的讨论气氛中圆满落幕!
??? 本次论坛由北京大学中文系与北京市文联创研部共同组织操作,中文系当代文学专业的部分研究生参与了会务工作,同学们出色的工作,保证了大会顺利召开。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本次论坛是一次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论坛,也感受到北京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