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广州日报 时间: 2010年10月02日
??? 人际关系淡漠的当下,该如何让儿童体悟世间最美的吟唱?编者钱理群认为:
??? 儿童只看动画不读诗很可怕
??? 近日,著名学者钱理群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洪子诚主编的《诗歌读本》出版。这套分为学前卷、小学卷、初中卷、高中卷、大学卷直至老人儿童合卷的《诗歌读本》涵盖了各个年龄层次的读者,被称为近10年来规模最大,关注度最大的诗歌读本。
诗歌被边缘化的当下,如此大规模的诗歌读本能否被读者接受?年轻家长该如何引导学前幼童品读诗歌?在人际关系淡漠的当下,我们该如何体悟世间最美的吟唱?针对这些话题,钱理群先生接受了本报的独家专访。
??? 家庭诗教:一边游戏一边读诗
??? 如何教学前幼童读诗是很多年轻家长困惑的事情,钱理群认为,“从出生到进幼儿园之间的诗歌,是父母吟唱给孩子听的,是所谓‘母歌’。其特点是诗教与乐教的统一,突出的是‘歌’的特点,只为好听,意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家长要与孩子一起互动,比如一边做游戏,一边读诗,这在《诗歌读本》中都有讲述家长该如何互动。”
??? “歌谣常常伴随着动作。游戏歌与一般儿歌不同的是,它具有指挥游戏动作或统一节奏快慢的特殊作用,相当于游戏活动中的一个口令,而且具有约定俗成的动作要求。动作促使幼儿记熟儿歌,儿歌反过来又提示幼儿按照内容和节拍做出动作。二者相得益彰,带给孩子极大的愉悦。”
??? 钱理群说,孩子在聆听、歌唱中学习母语,培养孩子的听觉思维,在听中感悟生命的欢乐、自由和神秘。从孩子进幼儿园开始,就意味着进入一个群体,进入了“儿戏”阶段。其最大特点,是群体的歌、舞、诗、画的统一,是更接近原始艺术的。我们在这一卷里,编选的“游戏歌”、“问答歌”、“数字歌”、“连锁调”、“谜语歌”、“绕口令”、“颠倒歌”等儿歌,都有这样的特点。这一时期的诗教的主要功能是在语言游戏中培育孩子对语言(特别是语音)的感觉与趣味,对五官,特别是听觉、视觉、躯体的感觉,培育孩子的自由想象力。
??? 号召重回读诗年代
??? 钱理群告诉记者,“阅读古今中外的优秀诗歌,体悟世间最美的吟唱,可以滋润我们的心田,培养我们对诗歌、对艺术、对美的鉴赏力。这套《诗歌读本》丛书,我希望大家能开始一次奇异的诗歌之旅,多一些诗意的生活。”
??? 根据不同年龄特点,这套丛书分为不同的卷。如初中卷针对少年时期的诗歌定位为“生命幻想曲”,展现人和自然的关系,人与自我、他人、社会以及历史的关系,并进行详尽的导读。
??? 他指出,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感觉最敏锐,情感最丰富,想象最活跃,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适应这样的成长特点,“我们所选的诗歌,大都充满浪漫主义的激情和丰盛、无羁的想象,并且充溢着生命的亮色,这是为孩子一生的精神成长垫底的。为此,我们特地组织了诗的要素单元,对每首诗都作了详尽的导读,引导学生鉴赏诗歌,并撰写了介绍诗歌基本知识的专题,引导孩子自己朗读诗、写诗。”
??? 用诗歌对抗情感沙化、精神失落
??? 谈到出版这套丛书的目的,钱理群先生表示,“我们的编辑灵感,来自中国的‘诗教’传统。今天的中国,人的情感的沙化,趣味的粗鄙,精神的沉沦,心灵的扭曲,人伦的丧失----到了临界点,而且是全民性的,构成了精神危机、。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总体上是无能为力的;但我们还可以救出我自己,我们至少可以在自己和周围的小圈子里,创造一种有意义的生活、诗意的生活。这绝不是对现实的逃避,恰恰是以我们自己的方式,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和精神失落的现实社会对抗。而要创造有意义的诗意的生活,最重要也是最简捷的途径,就是阅读诗歌。这也是我们提出‘让诗歌伴随一生’的理念的最基本的意义:在不间断的诗歌阅读中,人将永远保持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对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永远保持不断提升和净化自我心灵的态势,这确实是一个人一生的生命命题,也是我们面对假、恶、丑的现实,必须坚守的最后的人生底线。”
??? 他说,“在这无诗、排斥诗的时代里,坚守一种诗的个体与群体的‘存在’,哪怕是十分微弱的存在,这本身就是一首‘诗’,一种意义。我们拿起这套书时,能够感受到一点诗意,这就够了。”
??? 《诗歌读本》共分六卷:《天籁之声——学前(0-6岁)卷》,《成长之歌——小学(7-12岁)卷》,《生命幻想曲——初中(13-15岁)卷》,《心中的诗——高中(16-18岁)卷》,《诗道寻踪——大学(19-22岁)卷》(此卷读者可含大学毕业以后的青年人、中年人),《憩息诗乡——老人(60岁以后)儿童(7-12岁)合卷》。
??? 对话钱理群:
??? 人在,诗在,青春永在
??? 广州日报:诗歌越来越远离我们的生活,在这个时候,您提出了“诗教”的概念,我们该如何理解?
??? 钱理群:所谓“诗教”,它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从大的方面说,就是要以诗来管理、教化社会,以诗治国。此外,还有一层意义,就是重视和强调诗歌在儿童和青少年教育中的特殊作用。所谓“人在,诗在;青春永在,诗永生”。
广州日报:当下诗歌越来越被边缘化,您认为我们的诗歌受到了哪些挑战?
??? 钱理群:对诗的挑战,来自电影、电视、动画。对于儿童来说,观看动画艺术自然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但电影、电视、动画的想象是直接的,确定的,图像化的,它具有一种特别的强制性,即让接受者被动接受和感知。因此,我们如果只重视动画艺术,那么,很可能全世界儿童的想象力将来都是一样的。这就会导致一个十分可怕的后果:儿童的精神想象没有了自由和无限的可能性。这样,通过诗歌的阅读来保护儿童的自由的想象力和个人创造力,就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 这些年,诗歌界一直在讨论如何走出只有诗人读诗的小圈子和困境,却很少注意到诗教给诗歌发展和传播带来的巨大空间和可能性。
??? 鲁迅的文章是语文教育的范本
??? 广州日报:作为鲁迅研究专家,前不久,关于鲁迅部分作品从中学教材中删除,您能发表一些看法吗?
??? 钱理群: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问题,表面上看来,是语文教材选材的问题,但背后隐含的,是对鲁迅的认识问题。这些年来,思想文化界一直都有贬低或者否定鲁迅的思潮。鲁迅的语言一直以来是我们现代汉语的典范,他是一个民族语言独创性的作家,就好比莎士比亚、歌德,这个还是一个认识的问题。
??? 鲁迅作品在语文教育上的价值,对于青少年来说,除精神和思想之外,还有一层意义,这就是语言上的。鲁迅是白话文的先驱之一,他的文章本身就是语文教育的范本。对于我们了解中国语文在近代革命性的变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鲁迅精神和思想在现代社会并没有失去价值,反而更加有意义。(记者 吴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