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园学术讲座第七讲丨陶文鹏:漫谈童心、想象力与审美感悟的培养
发布时间: 2018-01-10
来源:北大中文系
2017年12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唐宋文学研究专家陶文鹏先生受邀来到北京大学中文系静园学术讲座的课堂上,为同学们做了题为“漫谈童心、想象力与审美感悟的培养”的专题讲座。
作为北大中文系系友的陶老师笑言与在座大家都是同学,都是校友,只是自己毕业了五十多年,亲切的话语一下拉近了与同学们的距离。尽管并未借助幻灯片,只用寥寥几张讲稿,陶老师仍然通过他的机智诙谐与博闻强识,将他的求学经历和人生感悟娓娓道来。
谈到童心这一关键词,“孩子们的心,想什么就说什么,是很真很善的人的本心,”陶老师说,“人长大了,思想成熟,受到社会影响变得复杂,所以更要保持童心。尤其是学文学的,不保持童心,就容易变得庸俗、贪婪、邪恶。”

接着,陶老师用他令人惊叹的记忆力征引了大量诗歌与同学们分享童心,既有“前天我放学回家,妈妈给我做了一碗油盐饭”一般催人泪下的童稚文字,也有臧克家先生“孩子在土里洗澡”这般朴素沉着的语句。之后,陶老师更回忆了他的老师、著名的北大中文系教授林庚先生的风采,佐以许多古代诗人充满童心的诗句和趣事,向同学们展现了拥有童心的精彩人生。当谈到如何培养童心时,陶老师充满感情地回忆起他与臧克家先生的交往,讲他如何坐在巷子口与放学归来的孩子们聊天,讲他撺掇自己写新诗而别从事古代文学研究,讲他如何因为自己欣赏《在归途上》而欣喜万分。
当谈到想象力的重要性和提高时,陶老师用他深厚的文学底蕴与飞扬跳脱的言语为同学们展示了古今诗人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力是我们学文学的人应该具备的。特别是诗歌,作为一个写作、欣赏诗歌的人,想象力是你才华的标志。”
陶老师串联起苏轼的《百步洪二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和刘禹锡的《望洞庭》,剖析了他们所具备的那种“大胆的、非凡的、丰富的、新奇的、贴切的想象力”。他的征引从曼德尔施塔姆的《列宁格勒》一路来到特朗斯特罗姆的《果戈理》,然后再兜回雷抒雁的“跛脚人的拐杖”和余光中的“云很天鹅”,穿插他的真知灼见,为同学们奉上了一桌文学的饕餮盛宴。

至于如何提高想象力,陶老师认为“这和观察力有关,首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其次也与“生活的积累有关,要广见博识,这是想象力的基础”,只有对人对生活抱有热爱和激情,才能推动想象力的发展。此外,在写作中注意调动比喻、拟人、夸张、通感等艺术表现手法,也有助于培养想象力。他还与同学们分享了波德莱尔和亚里士多德的看法,并以杨慎《升庵诗话》的反面例子为同学们做了总结。
藉由对自己老师的深情追忆,陶先生切入了对审美感悟力培养的讲解:“作为中文系的学生,不能一点都不接触美。你要提高文学的感悟力。教过我的很多老师,都有非常高明的审美感悟力。”于是他向同学们讲述了赏析王维和柳宗元诗歌的林庚先生、讲解古代小说的吴组缃先生、别开生面新解诗词的吴小如先生等诸位前辈的趣事。
面对刚刚进入大学学术环境的同学们,陶老师还提供了他的治学经历和研究心得,通过各种的审美感悟得到的学术研究成果,如常建诗的音乐境界、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手法、吴文英词描写气味的艺术,凡此种种,可谓机锋错出,精彩纷呈。
最后,陶文鹏老师谆谆教导同学们道:“要有想象力和审美感悟力,但基础是我们读作品读得多读得细。研究视野要大,研究诗歌的人也要懂一些其他的理论。所以你多读一些经典作品是有好处。”他既推荐同学们阅读如《战争与和平》、普希金和莱蒙托夫的诗歌等经典作品,也希望同学们“独立思考,不受任何一派的束缚,兼采众长”,更要“多读北大老师的书”。在宋亚云老师的总结和同学们一次又一次的热情掌声中,陶文鹏先生结束了他精彩的讲座。
文/中国语言文学系17级本科生 魏珞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