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个有着百年系史的大系,中文系拥有众多蜚声国内外的知名学者,他们学术成就卓著,德高望重,是中文系宝贵的学术财富与教学资源。
??? 为此,今年中文系为一年级本科生创设了《静园学术讲座》课程,每次邀请一位中文系知名教授主讲,主要以漫谈聊天的演讲方式,讲述他们自己为学、为人、处世与生活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与丰富阅历。学生们不仅可以在这里得到专业学习、日常处世与课余生活方面的引导与启迪,而且还可以当面请益,解惑释疑,在如沐春风、如霈甘霖的课堂环境中,感受到中文系的学术氛围与学术风格。本课程的开设,对于激发低年级本科生的学习热情,引领他们进入专业学习的殿堂,都会起到重要作用。
??? 2009年9月23日,第一次讲座由中文系谢冕教授主讲。
??? 谢冕老师由朗诵诗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开始,他的讲述和朗诵,饱含着对诗人的追念,但他强调面对各位新同学,他更愿意谈今天,谈未来,所以借诗人之题,以“从今天起,面朝未来”作为讲座的题目,满含着先生对后辈的期望和勉励。
??? 课上,谢老师谈到他所亲历的时代和大学生活,谈到在北大五十余年来治学与做人的体会,并通过一份中文系本科生课表,向同学们展示了中文系全面的专业设置与丰富的课程;以亲身体会戒勉同学们,要珍惜中文系全面齐全的专业,珍惜北大的学习资源,重视学科的专业训练,要有广阔的学术视野,处理好广博与专精的关系,不拘囿于某一学科领域,在四年学习中打下坚实基础。谢老师还通过个人经历,强调处在逆境对人的磨砺作用。他坦言,至今依然不想改变逆境比顺境更能锻炼人的观点。鼓励同学们身处和平安定的时代,拥有更优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不论是遭遇逆境,还是身处顺境,都应砥砺志行,养成良好的学风和坚毅的品格,积极健康地面对未来。
??? 在谈到现今的社会环境时,谢老师表现出通达而不失原则的态度。他认为,现今的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比以往更关注个人生活,这是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但面对不良的社会风气,却又要有“抗争”的态度。在这个意义上,中文系的学习尤其是文学的学习,有其独特的价值。最后,他勉励同学们,“从今天起”,要有北大人的视野与胸怀,要培养自由的思想、独立的人格,脚踏实地,以“面朝未来”的态度与胸怀,面对新的学习与生活。
??? 2009年10月21日第二次讲座,由中文系蒋绍愚教授主讲。蒋老师以“眼望颠峰,脚踏实地”为题,以登山为喻开始演讲。蒋老师指出,在中小学阶段,就像为攀登高峰做营地训练与装备配置,进入大学后才可以说是攀登高峰的开始。蒋老师认为,虽然我国逐渐成为一个经济强国,但无论从大到整个学术文化领域还是小到汉语史的研究方面,中国还远远不是强国,学术研究的话语权仍然在西方人手里,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学们也才仅仅是开始。所以,无论从现在中文系的学习来说,还是将来的继续深造而言,都要有远大的志向,要有“眼望颠峰”的胸怀,勇敢攀登学术文化方面的“珠穆朗玛峰”。
??? 在谈到具体学习时,蒋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诫同学们,一定要“脚踏实地”,努力拼博,要充分利用北大的独特优势与宝贵资源。首先,北大的同学都是来自全国各地最优秀的中学生,如此众多的高素质同学相聚在一起,这本身就是一个优势,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其次,要充分利用课堂及课外时间,积极向老师学习,北大老师课堂所讲,一定是有自己的见解,不是照本宣科,人云亦云,与中学课程有很大的不同;再次,要充分利用图书馆以及网络,培养自己发现、收集、鉴别与利用学术资料的能力;第四,要积极参与各种学生社团活动,培养组织能力与社会活动能力;第五,要珍惜并积极参与校系举办的各种学术活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 在谈到学习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广博与专精之间的关系时,蒋老师指出要广泛的汲取知识,淡化专业界线,拓宽知识面;但同时不可过于泛滥,只是博于记诵,成为一个“两脚书橱”,在学习与研究中要力求专精,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广博与专精相结合。如果将来的志向在学术研究,则要在本科阶段打下坚实专业基础的同时,重点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有创新与突破,因为创新是学术发展的动力。要关注学术发展前沿,创新与求实相结合,发扬北大“兼容并包”的学术风气,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创新型人才。
两位老教授的热情与真诚,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学生,也给他们带来很多启发和感悟。每次下课之后,都有许多同学围在老师身边,当面请益,场面热烈、漫暖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