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恢复高考四十周年暨高考语文(北京卷)命题与评阅16周年高端论坛 会议议程
发布时间: 2017-11-23
来源:北大中文系
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暨高考语文(北京卷)
命题与评阅16周年高端论坛
主办方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承办方 重庆课堂内外杂志有限责任公司
协办方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十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这是具有转折意义的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几代人的命运就此改变。四十年来,高考伴随着民族的记忆,记载了整个社会的变革,数以亿计的青年学生通过高考走进了另一种人生。
2017年11月,为回顾高考四十年走过的历程及思考和展望高考发展改革的未来,由北京大学中文系联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等校共同主办的“纪念恢复高考四十周年暨高考语文(北京卷)命题与评阅16周年高端论坛”将于2017年11月25-26日在北京邮电会议中心召开。
届时,来自江苏、浙江、山东、河北、上海、重庆、内蒙、北京等地的教育考试院工作人员、语文教育专家及北京市各区县重点中学的语文特级教师共一百余人将齐聚北京,就“高考四十年语文试题研究”“高考语文(北京卷)命题与评阅研究”“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研究”“语文教材研究”“国民语文能力测试标准与分级测试体系研究”等话题展开学术探讨,以进一步推动语文教育教学与考试改革工作。
高考综合改革进入关键时刻,高考也进入了四十不惑,而改革的步伐和实践探索也从未停止过,不论是技术方面的改进,还是制度方面的革新,高考正展现出新的面貌和未来。留给后人的是充满智慧的经验和无比宝贵的借鉴。高考改革,我们仍在路上。
诚挚期待各位嘉宾光临!
大会议程
2017年11月25日(周六)
25日上午
开幕式
时间: 8:30-9:00
地点:北京邮电会议中心3楼大报告厅
主持:金永兵(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党委书记、副主任)
致辞嘉宾:
傅绥燕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教务部部长
李 祎 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招生办主任
张勇华 重庆市教育考试院副院长
王旭明 语文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
陈晓明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
合影
9:00-9:20 邮电会议中心院内广场
大会发言
时间: 9:30-12:00
地点:北京邮电会议中心3楼大报告厅
主持人:漆永祥(北京大学中文系)
发言人:(每人20分钟)
温儒敏(北京大学中文系):
廖可斌(北京大学中文系):不忘初心——对目前语文教育和作文教学的一点感想
评议人(10分钟):蒋绍愚(北京大学中文系)
马相武(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高考命题与评阅的价值取向——以北京卷为中心
朱传世(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材中心):釜底抽薪与釜底加薪—高考综合改革的崇高使命与语文课程教学的转型升级
评议人(10分钟):李世江(《语文建设》主编)
潘庆玉(山东师范大学):由链接而群聚,因秘响而旁通——群文阅读教学新思考
管然荣 谢政满(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杂色五味的文化风景—高考作文引发的学科思考
评议人(10分钟):薛川东(北京市教育学会监事)
25日下午
分组讨论:14:00-17:15
(每场每人发言15分钟)
第一组:邮电会议中心2楼第4会议室
第一场:11月25日14:00-15:20
主题:高考语文改革、考卷分析
主持人:李海平(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学区管理中心)
评议人(10分钟):张彬福(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发言人:
张开(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语文改革问题与语文“测不准”的问题
李 镗(北京丰台教科院):阅读测试的现状、思考与实践
王白云(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让“指挥棒”撬动“育人”杠杆——关于上海语文考卷结构的设想
赵宁宁(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研究所)中国语文高考试卷30年分析
交流讨论(10分钟):
第二场:11月25日15:40-17:15
主题:阅读教学与命题研究
主持人:张杰(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材中心)
评议人(10分钟):刘德水(北京市顺义区教研考试中心)
发言人:
萧 红(武汉大学文学院):
周京昱(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
涂 洁(北京市第八十中学):落实整本书阅读,加大传统文化渗透——以近三年高考语文北京卷为例
黄玉慧(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北京卷多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命题及其教学导向研究
上官卫红(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稳中求变——北京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与教学研究
交流讨论(10分钟):
第二组:邮电会议中心2楼第5会议室
第一场:11月25日14:00-15:20
主题:诗词教学与命题研究
主持人:萧红(武汉大学文学院)
评议人(10分钟):刘葵(北京市第四中学)
发言人:
乐燎原(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浅说自创檃栝诗词在高中古文教学中的运用
范洪泉(临川二中):试探高中古诗词的教学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
汪龙麟(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2002-2017年北京市高考诗歌鉴赏题浅析
朱子辉(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高考语文北京卷诗歌鉴赏试题分析及其教学方法摭谈
交流讨论(10分钟):
第二场:11月25日15:40-17:15
主题:语文能力、语文素养与人才培养
主持人:张联荣(北京大学中文系)
评议人(10分钟): 潘庆玉(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发言人:
苏培成(北京大学中文系):语文教学浅谈
刘信中(重庆课堂内外杂志有限责任公司):用科学、人文、生活理念服务青少年 建设少年大学
应永恒(福建教育学院):核心素养是语文高考的垫底酒
张燕玲(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关于加强语文素养考核的思考
张燕华(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北京市中学生语文能力测试评价研究——以古诗文积累能力为例
交流讨论(10分钟):
第三组:邮电会议中心2楼第7会议室
第一场:11月25日14:00-15:20
主题:写作与文体教学研究
主持人:周京昱(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
评议人(10分钟):孔庆东(北京大学中文系)
发言人:
程韶荣(江苏省东台市教育局):课外写作应加强日记写作
杜志兵(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散文文体教学的要求把握与策略担当——兼及散文文体教学历史与现实的省察
柳春蕊(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文章的传统与现代
张 钧(内蒙古师范大学):文本解读:语文学科知识的生产方式
交流讨论(10分钟):
第二场:11月25日15:40-17:15
主题:作文命题与评阅研究
主持人: 柳春蕊(北京大学中文系)
评议人(10分钟): 张开(教育部考试中心)
发言人:
周 宏(华东师范大学):从“请你证明”到“你怎么看”——高考作文命题思路变革下的评价与教学
赵静宇(教育部考试中心):写作整体评分与分项评分的对比研究
蒋远桥(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作文成绩区分功能的提升:评分标准的角度
顾歆艺(北京大学中文系):高考作文阅卷的一些感想
刘红云(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语文作文评分误差的控制
交流讨论(10分钟):
第四组:邮电会议中心2楼第6会议室
第一场:11月25日14:00-15:20
主题:语言运用考查与选择题研究
主持人:张雪晨(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
评议人(10分钟):宋作艳(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发言人:
傅惠钧(浙江师范大学文学院):关于汉语“句式杂糅”问题——几道语言应用高考题引发的思考
李良益(北京陈经纶中学):成绩显著,再求突破——北京高考语文“语言运用”考查之我见
廖 蓉 杨 丹(大美汉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汉字教育在高考语文中的价值初探
孙建峰(江苏省教育考试院):高考语文选择题的考查情况与命制规范
交流讨论(10分钟):
第二场:11月25日15:40-17:15
主题:人工智能与语文阅卷
主持人:岳芳(北京讯飞启明科技有限公司)
评议人(15分钟):张美兰(清华大学中文系)
发言人:
汪张龙(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人工智能在语文命题及阅卷中的应用研究
周雍杰(平方创想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新形势下现代语文教育的机遇
孔庆东(北京大学中文系):谈谈高考语文阅卷问题
张 明(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阅卷纵横》折射出的高考语文(北京卷)评阅中的人文关怀
交流讨论(20分钟):
2017年11月26日(周日)
高端对话
第一场:11月26日8:30-9:30
主题:新高考与语文教育改革
地点:邮电会议中心3楼大报告厅
主持:赫学颖(重庆课堂内外杂志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高校代表:
漆永祥(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人文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
华学诚(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人文学部主任、长江学者)
徐 楠(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副院长)
考试院代表:周 群(上海教育考试院)
高中代表:
顾德希(北京市第四中学特级教师)
刘其宪(西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
王建稳(北京八一学校语文学科组组长)
张泽勇(重庆市第八中学副校长)
第二场:11月26日9:40-10:40
主题:语文核心能力的培养与测评
地点:邮电会议中心3楼大报告厅
主持:牛亚君(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
高校代表:
孙士聪(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副院长)
张彬福(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
张美兰(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张燕玲(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高中代表:
白辽玲(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
凤 潇(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特级教师)
上官卫红(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特级教师)
张小屹(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闭幕式
时间:11月26日11:00-12:00
地点:邮电会议中心3楼大报告厅
主持:宋亚云
小组总结人(各10分钟):
乐燎原(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第一组)
朱子辉(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第二组)
秦 胜(北京十三中)(第三组)
杜志兵(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第四组)
闭幕致辞(各10分钟):
温儒敏(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
宋亚云(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人文学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地 图

特别鸣谢
本次会议得到:
“中央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经费(7100900321)的大力支持;
承办方重庆课堂内外杂志有限责任公司的大力支持;
协办方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大力支持;
北大培文教育文化产业集团的大力支持;
“北京大学翁洪武学术创新研究基金”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