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5日上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24年开学典礼在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举行。30余名教师、260余名新生参加典礼。典礼由中文系副主任宋亚云主持。

奏唱国歌之后,中文系2024年开学典礼正式开始。

系主任杜晓勤代表全体师生员工,向2024级新生表示热烈欢迎和祝贺。他勉励新生,“北大中文人”这个标签既是荣誉和奖赏,更是责任和担当。杜晓勤希望新生们做到老校长蔡元培教导的“好学力行”,在学习中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乃至创造新知的能力。杜晓勤表示,身处数智时代,真正的“好学”者,是对现有认知的深入和对常识的怀疑,更是对未知领域尤其是精神世界的探索。在“好学”的同时,北大中文人更要能“力行”,要“学以致用”“学以成人”,从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家和前辈学者身上汲取精神的力量,弘扬文学的精神和“学问的精神”。最后,杜晓勤勉励大家将北大中文“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精神传承下去,做堂堂正正、充实光辉的“士君子”。

2024级本科生代表杜思语就什么是“真正的喜欢,真正的中文人”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杜思语认为,对中文真正的喜欢,是对文学的表达力产生一种不含任何杂质的欣喜,因为文字描摹出了心中所感。她以《项脊轩志》为例,生动展现了自己与文字的共鸣和对文学的热爱。她还表示,真正的中文人应当有“士”的精神,既要有勇气走在社会变革的风口浪尖,以笔为刀,剖开社会问题民生所系;也要有爱,有温情,坐看云卷云舒,感受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2024级研究生代表朱旭东从自己初入本科的疑虑和困惑出发,和大家分享了求学的心路历程。进入新的学习阶段,他表示要做好“为己之学”,勇敢地探索适合自己的东西,明确自己的目标追求,以坚定的内心应对汹涌的潮流,如此方能避免被潮流裹挟而迷失自我。朱旭东表示,中文学子既要能跨越专业的界限,广博学习;又要在看似平易的地方发现问题,在读书中享受到开拓知识边界的乐趣。

2023级研究生阚萧阳作为在校生代表从“斯文在兹”出发,讲述了自己对“斯文”底蕴的理解和“在兹”的在场感。她表示,书海是中文人永远的栖居之所,读书快乐又不免辛苦,当我们久久为功而终于有所进益时,却很难不被这种“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而唤起持续求索的动力与热情。阚萧阳结合《诗经·葛覃》篇“见其美必欲反其本”的解释,阐明了读书为中文人的美之本源提供了温暖和坚实的确证。最后,阚萧阳祝愿新生能够在中文系愉快地读书、学习与成长,预祝各位老师教师节快乐。

民间文学教研室王娟老师作为教师代表向同学们表达了欢迎和祝贺。她告诉同学们要做好开始学习生活新阶段的准备,并向同学们提出三点建议:一是“重装上阵,蓄势待发”,迅速调整和适应新的学习方法,在积极、认真地学习生活中寻找自己的兴趣点。二是“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不断扩大阅读范围的同时要走向社会,走向田野,去观察和发现文化的传承和延续过程。三是“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深入思考,追求一种结果,并进而达到一种“通达”或者“豁然开朗”的境界。

随后,中文系党委书记贺桂梅向新生代表赠书《四海文心——我与北大中文系》。《四海文心——我与北大中文系》是中文系赠予全体新生的入学礼物,收录了38位中文学人专访。这套书籍蕴含的北大中文系薪火相传的人文传统,将帮助同学们触摸“活的历史”,感受“真的精神”。

最后,宋亚云宣布中国语言文学系2024年开学典礼结束。他祝愿同学们带着中文系的温暖与力量,共同书写属于中文系的辉煌篇章。“百代文章皆旧雨,一湖烟景候新秋”,相信同学们能够在北大中文系拥抱热爱、追求梦想,唱响属于自己的“新秋之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