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5日下午,由北京大学中文系主办,盛大网络文学协办的“中国作家北大行”系列演讲之五——“话题与歧义:关于现当代文学”王蒙演讲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成功举办。本次演讲由北大中文系教授陈晓明担任主持,并邀请到盛大网络文学首席版权官周洪立、北京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蒋朗朗、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邵燕君等嘉宾,以及诸位盛大网络的作家和十余家媒体。
??? 王蒙是当代著名的作家、学者。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京。1953年创作处女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9月7日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现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等职。王蒙创作有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青狐》、《尴尬风流》,中篇小说《布礼》、《蝴蝶》,诗集《旋转的秋千》,作品集《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王蒙中篇小说集》,专著《红楼启示录》、《王蒙讲稿》等著作,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
??? 主持人陈晓明对王蒙的评价是:“他是青春的激情和老化的智慧凝聚而成的一部经典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在演讲中,王蒙展示出这种敏锐和睿智、独到和深刻,他选取了现当代文学中最为热点的几个问题加以展开,结合其自身的理解和体验,呈现了对于现当代文学状态中许多具有歧义性和挑战性的话题的个人思考。
??? 王蒙首先以“五四新文学运动与传统文化”的话题开始了演讲。对于五四和传统这个近百年来经历了大量讨论的话题,王蒙提道:不应该“把弘扬传统文化和继承五四的精神对立起来”,列举了“文言文与白话文”、“繁体字与简体字”、“新诗与旧诗”等角度,同时尖锐地分析了时下的“国学热”等现象。在讲到当下盲目将五四精神与传统文化对立的现象,他指出真正的文化构成方式是一个文化间相互碰撞、沟通、交流的过程,并坦诚:“我们的目的是现代化,而不是古代化。”
??? 紧接着,王蒙谈到了“文学与革命”的关系。在展开这个话题时,王蒙对于苏联文学与中国文学进行了比较,指出“在有些地方在革命以前或者革命的初期,它会有一个文学的高潮”,特别是苏维埃文学的灿烂时期。同时,他还举出了南非女作家拿丁·戈迪默的创作经历,指出其“革命胜利了之后,声音反而小了”的状况,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话题,即“呼唤革命的作家在革命胜利之后如何继续歌唱”,这显然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 王蒙还谈到了“市场经济与文学”的话题,这同样也是当下的一个热点。王蒙概括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时下当代文学创作的论调,将目光投射到具体的创作现实中,感叹市场经济给文学带来的冲击,其中既包括益处,也带有许多弊端。王蒙并不赞同时下一些夸张的话语和论调,而是强调“在不同的文学环境下和历史时期,阅读的心态有着很大的差异”,并概括道:“高潮化是被期待的,但一切最终都要向着正常过渡”、“什么好不好,谈来为时过早”。
??? 关于“诺贝尔文学奖和中国文学”的话题,王蒙认为这并非十分具有水准和价值的话题,他结合了自己与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的接触,为大家解析了诺贝尔奖的评奖机制与中国文学界对于诺贝尔奖的情结。
王蒙同时关注到中国当代的文学批评问题,包括张爱玲热,以及夏志清对沈从文、钱钟书等一系列作家的评价对于中国文学批评的影响。王蒙认为在阅文学中,读者们是最有权利来根据自己的喜好做出个人评判的,这也可说是对于文学批评中不同的声音和视角的一种鼓励与肯定。
??? 在精彩的演讲之后,王蒙与在场的听众进行了良好的互动交流。同学们就英文写作、民间的国学热情、网络写作、青春文学、电影与文学的特性差异等方面向王蒙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在王蒙机智幽默并富有激情的回应中,整场演讲圆满结束。
??? 此次演讲正如陈晓明所总结的,当代“最有思想、最有知识”的作家之一”王蒙的演讲既为我们“打开了历史”,也为我们深刻而机智地剖析了“现当代文学中的一系列难点”,在启发性与生动性之余,更传达了其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