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公布了2023年北京市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及团队名单、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北京大学7名导师获评北京市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个导师团队获评北京市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团队。其中,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获评北京市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陈平原教授简介

陈平原,广东潮州人,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大学现代中国人文研究所所长;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第七届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讲座教授,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等。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文学史、学术史、教育史、城市文化研究,近年也关注图像、声音等领域,曾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多次获评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王瑶学术奖、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等。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作为学科的文学史》《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记忆北京》《有声的中国》等著作四十余种。
陈平原代表作:《陈平原文集》(24卷本)简介

陈平原:《陈平原文集》(24卷本),
商务印书馆,2024年版
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人文学术的演变,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的学思历程可以提供一份生动的时代证言。
他早年在粤东山村插队务农,恢复高考后考入中山大学,后又北上读博,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亮相京城;九十年代提倡学术史研究以及“学者的人间情怀”,且坚信“学在民间”;新世纪以来关注大学精神与文学教育——其人生轨迹的起伏呈现出“与时代同行”的特点。
作为成长于改革开放时代的学人,陈平原教授的研究也展现出了一种广开风气的博雅视野。他由现代文学研究起步,关注作家作品中的人文意识;在九十年代转向学术史研究,从学人精神到学科体制再到述学文体;之后关于文化史、教育史的研究,更体现出了一种不断开辟新领域,在多元视野中拓展学科疆域的努力。
近日,商务印书馆整体出版《陈平原文集》,汇集陈平原教授学术著作与文化随笔共44 种。文集共24 卷,依题材及时间略为分类,大致包含文学史(第 1—5 卷)、学术史(第6—10 卷)、文化史(第11—15 卷)、教育史(第16—20 卷)等方面, 最后4 卷乃散文随笔。
来源: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商务印书馆
编辑 | 排版:阚萧阳、吴纪阳